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梅拉·奥本海姆,在现实与梦境间颠覆想象

她拒绝将艺术划分为“男性的”和“女性的”,对她来说,性别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互相渗透的

她被视为超现实主义的“缪斯女神”;她的作品体现了20世纪的许多艺术运动,特别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但她却始终难以被归类;她拒绝将艺术划分为“男性的”和“女性的”,对她来说,性别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在收藏她的作品之前的七年中,MoMA从来没有永久收藏过任何一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她就是梅拉·奥本海姆(Meret Oppenheim)。

梅拉·奥本海姆

1936年的一天,奥本海姆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遇到了巴勃罗·毕加索和朵拉·玛尔,当时她正戴着她为意大利斯夏帕雷利(Schiaparelli)公司设计的手镯。这个厚厚的金属手镯表面覆盖着豹猫皮毛。毕加索开玩笑说,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毛皮覆盖。“甚至,这个杯子也可以。”奥本海姆说。在此之后不久,她去了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白色的茶杯、茶托和勺子,用瞪羚身上带斑点的黄褐色皮毛把它们包裹起来,并把这件作品命名为Object。

梅拉·奥本海姆设计的皮毛手镯

193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首任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Alfred Hamilton Barr Jr.)策划了“奇幻艺术、达达与超现实主义”(Fantastic Art Dada Surrealism)展览,梅拉·奥本海姆凭借这个毛皮杯子一举成名,当时她只有23岁。

梅拉·奥本海姆  Object   1936,皮毛覆盖的杯子、碟子和勺子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馆藏

在这件作品中,奥本海姆把传统观念中与礼仪和精致女性有关的物品变成了令人费解的超现实主义雕塑,她回应的是诗人、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的论点:当日常的事物以不寻常的姿态出现,便有了挑战理性的力量。无论是否做好准备,都会促使被抑制的和未被抑制的部分与潜意识产生连接。

梅拉·奥本海姆  红色的头,蓝色的身体  1936,布面油画,80.2 x 80.3 cm

梅拉·奥本海姆  松鼠  1960/69, 啤酒杯,泡沫和皮毛  PHOTO PETER LAURI/KUNSTMUSEUM BERN.

除了雕塑,奥本海姆的创作还包括油画、素描、珠宝、书籍设计和多媒介作品。她不断挑战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二元对立的刻板定义,鼓励观众在现实和梦境之间展开想象。

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4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呈现“梅拉·奥本海姆:我的展览”。这是艺术家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大型展览,也是25年来第一次在美国举办的个展,旨在回顾这位瑞士先锋艺术家的职业生涯。

梅拉·奥本海姆  章鱼花园  1971,拼贴和蓝色胶片,68x67 cm   私人收藏.© 2022 Artists Rights Society(ARS), New York/Pro Litteris,Zurichntenta

梅拉·奥本海姆  新星  1977–82, 布面油画.   Kunstmuseum Bern. Meret Oppenheim Bequest. 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展览通过包括油画、雕塑、装置、拼贴画和素描等形式的180多件作品,全面展示了奥本海姆毕生的创造。从20世纪30年代首次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一起展出的前卫作品,到在阿尔卑斯山地区发现的自然材料制成的拼贴画,再到青铜和半宝石制成的雕塑作品……从自然世界、神话到性别题材,以及自我意识的表现,这些看似在艺术语言中离经叛道的作品,来源于奥本海姆广泛的兴趣、创造力和不设限的想象力,正如她在1975年所说的一句话:“没有人会给你自由,你必须自己去争取。”

梅拉·奥本海姆  鸟腿桌  1939,雕塑,63.5×67.9×52.7 cm

梅拉·奥本海姆于1913年10月6日出生在柏林。她的名字(Meret Oppenheim)来自凯勒的小说《绿衣亨利》中的Meretlein——一个生活在森林里的野孩子。这个名字似乎也预示着梅拉·奥本海姆不受拘束的一生。奥本海姆的母亲是瑞士人,父亲是一名德裔犹太医生。1914年战争爆发时,她的父亲被征召入伍,因此,奥本海姆和她的母亲搬到瑞士的外祖父母家生活。奥本海姆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艺术和艺术家,包括阿尔弗雷德·库宾、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派和浪漫主义诗歌等。奥本海姆的姑姑露丝·温格,对艺术十分热爱,她的现代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了年轻的奥本海姆,在她的影响下,奥本海姆进一步接触了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有关的艺术作品。

梅拉·奥本海姆  我的护士  1936-1967,14×33×21 cm

虽然奥本海姆的作品很难被归类到某一个流派或运动中,但她的作品更多的还是与超现实主义相关。

奥本海姆在艺术圈里成名很早。1932年5月,18岁的奥本海姆从瑞士巴塞尔搬到巴黎。1933年,奥本海姆遇到了汉斯·阿普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他们在参观了奥本海姆的工作室和作品后,邀请她参加了一些超现实主义展览和会议。她不羁的行为和想法给她的那些超现实主义前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她又结识了马塞尔·杜尚,马克斯·恩斯特和曼·雷等。

梅拉·奥本海姆  石头女人  1938, 纸板油画  私人收藏. ©ARS, NEW YORK, AND PROLITTERIS, ZURICH

梅拉·奥本海姆  贾科梅蒂的耳朵  1933-1977,青铜雕塑,10.5×7.5×1.5 cm

在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一个普遍公式:一个常见的日常物品,通过改变它的一个元素,使其变得神奇或荒谬,不再拥有实用价值。在奥本海姆的作品中,物品有一种强烈而疯狂的魔力,她打破了人们对现实物质世界的迷恋。她将物品重新组合排列,挑战理性,唤起人们对于潜意识和诗意的联想。这些平凡的、大部分是大规模生产的日常物品,以前所未有的、富有挑衅意味的方式,在重组中生发出新的共鸣。

梅拉·奥本海姆  栀子小姐  1962,雕塑,镜子、画布

奥本海姆对材料本身亦有着批判性的见解。她曾说:“我爱自然的材料。但人类创造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自然’,甚至是塑料和炸弹。”与直接使用自然界中的材料不同,奥本海姆对人为创造的自然提出质疑的方式,是借助工业化材料来反向还原人类作为自然生物的本性。这一点在她的皮毛作品和手套作品中均有表现。

梅拉·奥本海姆  船上的云  1963,雕塑,颜料、石膏  6.99×33.02×12.07 cm

根据20世纪30年代初在巴黎绘制的草图,奥本海姆在灰色的山羊皮手套上丝网印上了细红色的纹路,并用黑色墨水为其签名。手和手套是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主题,奥本海姆对此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她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手套题材的作品。就像皮毛一样,手套也是时髦女性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奥本海姆的一些作品中,这些所谓的文明的标志,其实是为了隐藏人类真正的动物本性。同时,她将这副手套的内里翻出来,将不可见转化为可见,逆转了人们的观看和使用习惯。这些犹如血管一样的纹路,也暗示了手与生命,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手套》是奥本海姆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创作的,似乎也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生命脆弱的隐喻。

梅拉·奥本海姆  带着皮毛手套的木手指  雕塑,1936

梅拉·奥本海姆  手套  1985,山羊绒面,丝印,手工缝制

1928年,奥本海姆通过父亲开始接触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思想,并深受其启发。在荣格理论的影响下,奥本海姆在一生中习惯将自己的梦境用作品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分析。同时,荣格提出的“男性的女性意向”和“女性的男性意向”理论,也贯穿着奥本海姆的创作生涯。荣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分泌雄性和雌性激素,也都会同时具有女性和男性的心理特征。由于女性具有男性的一些心理特质,男性又具有女性的一些心理特质,因此他们之间是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和融合的。荣格强调,男性和女性必须在性格中表现出两种取向才能成为更完整的人。在荣格思想的影响下,奥本海姆反对用“女性艺术”去定义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在她的一些作品中,使用到了包括螺旋和蛇等象征性图像,隐喻两种性别的交织与共同的创造力。

梅拉·奥本海姆  Octavia   1969,木雕,187×47×4 cm  私人收藏

创作于1975年的纸上拼贴作品“Dream of the White Marble Tortoise Wearing Horseshoes”(梦到穿马蹄铁的白色大理石龟)是奥本海姆梦境作品的代表之一。一只有着坚硬白色外壳的乌龟被安放在壁炉上方。在它头上旋转出的滚滚白色云朵里镶嵌着细丝。从壁炉的角度向上看,乌龟就像是一座宏伟的雕塑。这个图像来自于奥本海姆在1960年8月15日做的一个梦,具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龟的形象出现在许多与世界起源相关的神话里,在这件作品中,奥本海姆借助龟的文化指向性,对思想和意识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形而上式的讨论:“所有曾经被思考过的思想都存在于一个巨大的思想球体中绕着地球滚动。待地球爆炸,球体破碎,思想将传遍宇宙,在遥远的星球上继续存在。”

梅拉·奥本海姆   梦到穿马蹄铁的白色大理石龟   1975,水粉和纸上拼贴画,37.3×24.5 cm

整体来看奥本海姆富有创造力且高产的职业生涯,能够看到她多样化的思想路径和创作方法。她并不拘泥于题目和材料本身所带来的叙事性,也不执着于对社会议题展开批判,而是自由地、直截了当地用她的方法对问题展开想象。同时,她没有将自己陷入到单一的女性论调中,也无需借助男性的艺术来使观点成立或者具有价值。奥本海姆的理念、创作方法和对材料的运用,放到今天来看,依然是超前的和具有启发性的。

梅拉·奥本海姆  这对夫妇,1956

梅拉·奥本海姆  植物的秘密  1972, 布面油画   KUNSTMUSEUM BERN. ©ARS, NEW YORK, AND PROLITTERIS, ZURICH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