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杜曦云 : 我希望看到好作品

2023年艺术圈无不期待各个环节的生态能够恢复常态。艺术家展览能够如期开幕,艺博会不再推迟、拍卖也不必取消

在当代艺术领域工作多年的杜曦云策划展览,撰写对于行业观察的评论文章,与艺术圈内从事不同工种的同行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对如今艺术家的创作、时下行业热点与未来趋势,他有自己的看法。

随着疫情趋缓,人员流动的逐渐便利和频繁,2023年艺术圈无不期待各个环节的生态能够恢复常态。艺术家展览能够如期开幕,艺博会不再推迟、拍卖也不必取消,杜曦云最期待的是在2023年能看到好作品。



专访
策展人 / 杜曦云

Q:=99艺术网
A:=杜曦云

Q:首先请谈一下疫情三年,你对于当代艺术生态的观察?就艺术创作者的层面是否感觉大家更焦虑了?

A:不只是这三年,在这之前我看到很多有批判立场的艺术家,他们受关注的程度大大减少了,在各个媒体上也越来越少看到他们的作品、听到他们的声音。我不知道是他们主动沉默还是被动沉默。当代艺术倒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但我觉得当代艺术应该有一种精神:求真的基础上拓展自由。这三年来这样的作品基本上看不到,只是看到了更多的装饰艺术,更加甜、更加嗲、更加娇,颜色方面艳丽粉嫩,造型以几何抽象为主。

Q:过往60后艺术家群体能够在作品中看得到问题意识,你提到的目前不少作品是装饰的艺术,你怎么看现在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何在?

A:不能简单的以代际来划分50后、60后艺术家们的特征,每一代都是参差不同、丰富多元的生态,什么类型的作品都有。60后艺术家中有些人有批判意识,但也有大量的人生产着躲避真相、掩盖问题的作品。无论批判立场、还是问题意识,目的是想在求真的基础上拓展自由。目前看90后一代里这样的艺术家似乎缺席。

Q:90后一代艺术家更为偏向自我表达和聚焦自己的兴趣?

A:自我表达、关注内心等,是现代主义艺术以来的重要方向。培根、弗洛伊德不也是自我表达,关注内心世界吗。疫情三年,看这些人的作品感觉他们仿佛生活在一个充满脂粉气的世界里。

Q:现在很多作品都很好看,不管是颜色还是形式,但除了好看好像没有什么其它内容让你通过作品能够感受到?

A:从“好看”的角度,这些作品第一印象感觉挺愉悦,但转眼就忘了。这种好看比较轻浮、媚俗,品味不高。

Q:现在NFT、潮流艺术、元宇宙各种概念进入当代艺术创作范围里,你怎么看这种新的概念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A:“NFT”和“潮流艺术”是两个概念。NFT是“非同质化代币”,和比特币、以太币等都是网络化虚拟代币,但NFT的每个代币都不一样。NFT之所以会青睐艺术品,因为艺术品天然要求每件作品都不一样。NFT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加密技术,需要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以上的电脑联合运算几十个小时后,才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列,像一个电子版的身份证号。模仿、假冒它的成本太高,所以区块链技术是目前为止人类发明的加密、防伪方面最高技术。这就可以给那些用电子媒介创作作品的艺术家们确认知识产权。

之前,艺术家用电子媒介创作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即使风靡全球,甚至被传播、转发、复制超过百亿次,但因为知识产权没法确定,创作者拿不到一分钱。有了区块链技术,做成NFT后,哪怕他的作品被全球传播、复制几百亿次,但只有一件拥有被区块链技术加密后生成的数列,只有这一件是“原作”,具有唯一性,就可以交易。按照NFT的规则,每交易一次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钱自动汇入创作者的电子账户,即使艺术家去世了,仍然能源源不断地参与分成。从这个角度讲,这是目前能想到的对艺术家最公平的方式,这是NFT的价值所在。

《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为迈克·温克尔曼(昵称Beeple)创作的数位艺术品,内容是他为《每一天》作品系列创作的5,000幅作品后所汇集起来的拼贴画,其NFT于2021年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3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潮流艺术”是另一回事,我们通常理解就是时尚的、流行的,尤其是青年文化的。“波普艺术”也强调大众的、流行的、通俗的……某种角度也是潮流艺术,但那些波普艺术家,尤其是沃霍尔和利希滕斯坦等,只是把潮流艺术作为他们的作品素材。他们的作品貌似和潮流艺术相似,甚至更加变本加厉,但他们作品所指向的问题、所触及的层面是相当精英化的。

沃霍尔在自己的作品前

Q:去年Beeple作品拍出天价后,NFT开始甚嚣尘上,包括NFT艺术品创作者大量出现,你觉得NFT有泡沫化的危险吗?

A:NFT的泡沫化,去年已经经历过了去年、前年看到的那些NFT,大家觉得艺术水准太差,但这是作品的问题,不是NFT的逻辑和技术本身的问题。。NFT只是一个载体,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可以转化成NFT。Beeple并不肤浅,他在InstA:grA:m的帐号上每隔三四天发布一件作品,到现在为止依然源源不断,而且关注者很多。他有很强的批判立场,作品及时、尖锐地批判当下正在发生的很多问题:数据监控、娱乐洗脑、侵略战争、强人政治……市场需要有爆点来引人注目,Beeple的几千件作品2021年拍卖了6000多万美金,市场迅速紧跟NFT风潮,因为疫情以来的货币超发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很多人为为了自己的财富不被贬值,会把一部分资金转投到虚拟货币中。

Beeple的作品

Q:你怎么看现在年轻艺术家面对的市场压力、包括创作环境,他们同60、70代际艺术家面临的压力有什么不同?

A:每一位艺术家都面临很多压力,40、50、60、70、80后的艺术家们此刻面临各自的压力,压力该怎么解决取决于每个人的具体选择。

Q:60后艺术家当时没有很规范的画廊,更多是西方人将他们推向世界,现在画廊机制渐渐规范,但年轻一代面临的竞争似乎更剧烈?

A:艺术家有各自的选择和活法。很多艺术家在1970、80、90年代创作出很好的作品,那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需要从事别的职业养活自己,用挤出来的时间做这些不计商业回报的作品,为什么非要通过市场来养活自己呢?有些艺术家可能会抱怨没有钱租大工作室,杜尚当年连工作室都没有,照样转换出了《泉》这样经典的作品。我去过莫兰迪的故居,他家住在三楼,卧室就是他的画室,床占了1/4的空间,他在那里画了一辈子。中国宋庄最简陋的画室应该都比莫兰迪的卧室兼画室更大吧。

莫兰迪的卧室兼画室

皮尔斯·布鲁斯南参观莫兰迪工作室 2017年

Q:最近朋友圈都在转关于双年展遍地开花、美术馆自我造血,批评失语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每年都是始于讨论,终于讨论?

A:这些问题都很宏大。疫情三年中,我没有看到几件让我觉得堪称好的作品。我希望看到好作品,无论艺术家的年龄属于40、50、60、70、80、90后,还是00、10、20、30后……

Q:你的标准里好作品是打动人还是要具有批判意识,还是在艺术方法论上有所反思?

A:你提及的这三个方面都是标准。

Q:现在逐步恢复常态了,大家可以面对面交流、2023年对于艺术圈生态你有何预期?

A:2023年,社会的活力应该会比2022年强,但到底会产生什么作品,发生什么事情,我只是一个观察者,不是预言家。2023年我在“艺术圈”的渴望是能看到好作品,明年是这样,后年也是这样……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