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赵半狄:通向“文艺复兴”的“美的碎片”之路

他似乎总在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斜插进既有的规则之内,既搅起一潭“浑水”,又阐明了某种新的方向

赵半狄曾戏称自己是一位“斜杠艺术家”,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他似乎总在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斜插进既有的规则之内,既搅起一潭“浑水”,又阐明了某种新的方向。这也让赵半狄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难被简单定义的一位。

在不久之前,一场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总部空间开幕,由崔灿灿策划、由高远担任特邀策划的以“文艺复兴”为名的个展,则又一次将观众带入到了赵半狄的“美的碎片”世界之中。展览现场展出了包括一件熊猫雕塑,一组女性人物肖像,一组白洋淀风景写生和一部白洋淀写生的纪录片,不同媒介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作方式,也具有明显的赵氏风格,赵半狄也曾说过:“绝不要刻意地寻找传统,因为我不相信存在集体的归乡之路。珍惜那些真实的精神碎片吧,我觉得只有碎片才是可靠的,不管它们飘自古老的中国还是遥远的异域。”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 《伊甸园的小径》,布面油画,80 × 60 cm,2022

其实,早在中央美院一画室的学生时期,赵半狄就已被封神,作为和刘小东、喻红等“新生代”同时期的艺术家,在二十几岁时赵半狄就收获了“绘画天才”这些溢美之词。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对经典的烂熟于心以及精湛的技法并不能满足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上世纪90年代末,站在时代断裂处的赵半狄彻底放弃了古典美的训练方式与表达,也无形中把自己推向了另一种创作的状态,并毅然和绘画“决裂”。这在当时无疑令很多人感到不解,甚至直到现在都还在惋惜一个天才画家的转身。

而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了几幅赵半狄的绘画作品,似乎让观众看到一位天才画家的“回归”,分以风景和人物为主题的、两条不同的绘画线索,也在并置着过去与未来的平时时空穿梭间,构成了赵半狄笔下独特的精神张力。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白洋淀·端村》,布面油画,52 × 61 cm,1989

1990年代初,赵半狄来到白洋淀画下一张名为《白洋淀·端村》的小幅风景,画中的木船停泊在一处村庄的湖泊旁,幽静而恬淡的氛围,很像19世纪法国画家笔下的巴黎郊外的巴比松。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16岁的风景》,布面油画,80 × 60 cm,2022

在30多年后,重拾画笔的赵半狄和高远再次去往白洋淀,用摇曳的笔触画下三张如破碎镜中残像般的风景画,并为它们取了三个浪漫的名字《16岁的风景》、《伊甸园的小径》和《黄昏的缠绵》,宛若一段无法言表的哀美记忆。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黄昏的缠绵》,布面油画,60 × 80 cm,2022

另外一组跨度30年的画作,是以两对年轻女孩为主题的作品。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远方来信》(龙美术馆收藏),布面油画,160 × 190 cm,1988

早在1988年,年轻的赵半狄九层画下两位坐在室内一隅的年轻女孩,取名为《远方来信》,也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和美术史中的重要一部分。30多年后这件名为《Miyou和曾经的朋友》的作品,也讲述了两位时尚女孩光鲜、青春而又靓丽的后现代生活。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Miyou和曾经的朋友》,布面油画,240 × 260 cm,2022

关于这两张来自不同时空作品,赵半狄说:“30年前我创作过一幅《远方来信》,画的是我当时熟悉的一对儿闺蜜,30年后在三里屯某个餐厅,认识了另一对儿闺蜜,之后我们成为“酒友”,记得那次她俩来我798的工作室吃饭,酒过三巡我突然冒出一个冲动:要不要把你俩的青春留住?怎么留?不是你们已经有了太多的美照,而是一幅油画!……《Miyo和曾经的朋友》,是怀念,还是憧憬?是赞美,还是伤痛?答案在空中飘……”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作品——《17岁女生璐楠的肖像》(复星基金会收藏),布面油画,90 × 120 cm,2021

另一张名为《17岁女生璐楠的肖像》,描绘了一位穿着动漫人物服饰的女孩,渴望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扮演想象中的故事。画作中交叉的形状充满跃动,时间也仿佛在明快、冷丽的色彩中不断加快。和30年前的那张画作相比,时代和人物的样貌早已变了模样,年轻的价值模糊了单一的传统:现代、摩登、冷艳、新鲜,与古典、永恒、温暖、成熟在画作间交汇。

而就用画笔消弭着时间鸿沟的同时,绘画对于赵半狄来说也具有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他说:“与这个世界交手之后,我逐渐对所谓"真相”感到失望,而更加在乎“表象”。绘画,这位老情人,此时的归来,有了新人的容貌。

我在乎绘画的容貌,这是一切的开始!不准许倒叙,即使想要寻根溯源。抽象绘画不在我的视野里,因为它只是人类到过马里亚纳海沟的标记。但有形象的绘画却依然可以闪光!形式和内容之间,紧张又暧昧,甚至催生裂变……我发现,如果美感卓越的话,一切主题,一切叙事就会流露出躲闪和害羞的样子,多么迷人!”

雕塑《盔岛》展出现场

此外,现场展出的雕塑《盔岛》则延续了公众对于赵半狄艺术形象的最广泛认知。因为在此之前“熊猫”已成为赵半狄长达十几年的重要符号,从最早的公益广告到后来的熊猫时装秀,他始终站在“消费主义”的对立面,用荒诞戏剧般的行为方式质疑着趋势和潮流。赵半狄坦言他更喜欢“内在的现实”,只有现实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关于这件作品,赵半狄谈到:“有些时候,我也努力用完整性回敬这个残破的世界,比如在我创造雕塑的时候,因为我理解的雕塑是纪念碑,是庄严的仪式感!但,在我以熊猫,而不是以人为雕塑主体的时候,我对人类的失望之情是否难以掩饰?这是否算是一种心情的碎片?”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

而除了绘画作品、憨态可掬的熊猫群组雕塑和垂下的典雅帷幔之外,动态的白洋淀影像也让展览现场被一层剧场式的光晕所笼罩——“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绘画、雕塑、建筑的兴盛,在一座恍惚交错、时空斗转的视觉宫殿中,成为赵半狄这场个人文艺复兴的经典瞬间,象征着赵半狄渴望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那样广泛的使用各种媒介。”——也将那位曾经乐此不疲于社会大“Party”的赵半狄,带入到一种更为沉静且敏感的个人境遇之中,并在“美的碎片”的诱导下,孤独地寻找着“文艺复兴”式的卓越美感,而这正如赵半狄所说:“碎片可以是归家之路的标识,但碎片是否也可指示通往明天的路?600年前的文艺复兴,本意是回望,确也更是前行。”

“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展览现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