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文字符号 — 距今超过7000年的龟甲上出现的贾湖契刻,到今天我们在计算机软件中灵活选用的各种现代中文字体,中国文字的发展已经历数千年沧桑。在人类历史上,文字诞生的意义丝毫不亚于火种的起源。有了它,人类才逐渐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史前”社会,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混沌岁月,转而用更先进的表述与传播方式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演进,并逐步迈向了现代社会。
中国文字不但之于中华民族有特殊意义,在全世界也具有“活化石”般的研究价值。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中,中国文字是唯一传承至今且始终得以应用的文字类符号体系。数千年的传承与流变离不开诸多先贤的哲思与践行,从相传于凤凰衔书台造字的仓颉,到在《说文解字》中明确归纳“六书”之意义的许慎,再到挥毫洒墨《兰亭序》的王羲之……无数文字先驱们以自身之理解为完善中国文字体系做出了卓著贡献。而中国文字的演进历程也恰若笔墨纸砚间的生动流转,呈现了生命的延展、文化的交融和对大自然的至真虔诚。
有鉴于此,为了系统地开展对中国文字的设计研究,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与方正字库、汉仪字库、昊格高定字联合主办,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现代设计史视阈下设计展览的独立性研究(1851-2023)》提供学术支持的“圆象方仪·字蕴新生 — 2024字生态设计展”已于日前开幕展览。展览旨在从“文字美学”切入,溯源启新,为在信息化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字作出设计实践和理论维度上的双重探索。
之所以将策展主题定为“圆象方仪·字蕴新生”,源于对中国文字宇宙的极致追求与想象。“圆象”指“天”,“方仪”指“地”,语出中国魏晋时卢谌所作《时兴诗》中的“亹亹圆象运,悠悠方仪廓”。“圆象”与“方仪”的联动,寓意着对“天道”“地道”,以及万物真理的孜孜追求。这与此次字生态展览立于天地之间,循自然运行之道,蕴求真务实的精神完全契合。“字蕴新生”则指向了“字生态”的展览内容,即在悠然天地间,蕴含着有关字的新生际遇与诸多可能。而主题中的“方”“仪”两字还分别映照了“方正”和“汉仪”两家中国头部字库企业。
图左,汉仪元隆黑-35 图右,汉仪元隆黑-105
展览共有三个核心看点。第一个看点是,方正、汉仪字体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文字设计领域取得的实验性成果。这种回顾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而是依照字体本身特点进行。公众可通过对同一文本在不同字体上的应用直观地感受到字体与字体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岳昕设计的“汉仪元隆黑-35”和“汉仪元隆黑-105”,虽然保持着字体间架结构的统一,但因其笔画的粗细流变使得同一文字排布的文本呈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尽管从技术角度看,两种元隆黑字体中体现的“粗细”只是用来形容视觉差异的一种泛称,但对设计师而言,即使隶属同一系列,每款字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都是综合考量各种图形、信息和文化属性后的必然结果,呈现了文字设计的“形式之美”。
汉仪旗黑 Global
昊格汉歌体
平安暖橙体
OPPO-OPPO SANS
第二个看点是方正、汉仪和昊格的精品字库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案例。其中包括了部分业内领先品牌的定制字体,如阿里巴巴普惠体、平安暖橙体、OPPO Sans等。定制字体就像是行走的企业形象系统,每个字都在形态上与企业定位相契合,因此它们能够超越标识,为企业理念的传播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例如平安暖橙体便从平安银行的主视觉色彩及企业定位切入,“温暖有度”地将文字设计的“实用之美”传递到了字里行间。
陈楠《蛇》
杜峰松《蛇》
展览的第三个看点,着眼未来,以2025年的生肖“蛇”为主题开辟了字体创作邀请单元。以群展形式邀请全体成员及行业中活跃的设计师共同参与,通过基于同一主题的文字设计,展现当下设计师“和而不同”的创作理念。由于每位设计师的成长背景不同,风格亦有差异,因此在对“蛇”字进行视觉阐释时,呈现了对图形与符号的不同理解。例如谢建平通过对现代都市标志性建筑的巧妙排布,规划出了一个极其精致的“蛇”形街区,展现了“蛇”的现代之美;王一凡以中国民间剪纸风格塑造了一个“灵蛇舞福”的生动形象,传递了“蛇”的古典之美;韦元健以红黄蓝绿四色建构了一个趣味盎然的卡通图形,诠释了“蛇”的灵动之美……不同视觉语言交相辉映,以群体智慧书写了“能指”与“所指”和谐共生的“适用之美”。
张达利《舞动2025》
“形式之美”“实用之美”和“适用之美”共同营造了“文字美学”。而这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关联也是所有设计行业都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借用保罗·兰德(Paul Rand)的表述,就是一定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解决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千百年来,中国文字系统就像一个多元发展的生态体系,它能够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展现出水一般的清澈宁静,在潜移默化间将中国人的价值观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它那独特的间架结构和丰富的组合方式也给予了中国设计师宝贵的天然创作素材,令他们可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文字,展现出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造物理念和审美追求。
伴随技术革新及社会变迁,今天的“字生态”所关注的“文字美学”还必须面对由文化认同、市场竞争、东西话语、信息渠道、传播介质、数字赋能、品牌创造、用户体验等多维元素所建构的复杂语境。而这些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仅靠设计师个体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就像在此次展览实践中所传达出来的那样,“字生态”始终秉持着致力于凝聚当下所有重要设计力量,共同为中国文字的传承、发展和演进做出努力的理想。
虽然2024字生态设计展作为年度收官活动具有回溯总结之意,但这绝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像“蛇”年主题创作那样预示着新一年的到来。传承是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美德,中国文字的演进史便在这时光流淌的细密绵延中得以续写,并持续地影响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