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专家观点:《哪吒2》热潮为非遗产业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作为现象级电影,其热潮不仅带动了票房与衍生品经济,更在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中开辟了新机遇。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作为现象级电影,其热潮不仅带动了票房与衍生品经济,更在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中开辟了新机遇。

《哪吒2》自上映以来,迅速攀升至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其热潮不仅为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更为非遗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影片中,片头曲及多首插曲涉及侗族大歌、唢呐艺术等多项非遗,这些传统音乐与哪吒的东方奇幻世界交织,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特别是侗族大歌,其空灵的吟唱与影片的奇幻氛围相得益彰,为影片注入了灵魂。这一创新性的融合,不仅让观众对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其精良的制作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影片中,导演巧妙地将三星堆青铜纹样、川剧变脸等非遗元素融入角色设计与场景构建中,使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创新性的融合方式,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更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哪吒2》的成功还促进了非遗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少粉丝选择前往影片取景地打卡留念,体验当地的非遗项目。会泽古城通过融入斑铜、堂琅古乐等非遗项目,实现了文化基因的自我觉醒,这些非遗项目在现代文旅中得到了巧妙的展现,为当地的文化复兴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河南郑州的“00后”糖画非遗传承人王岐洋也借助《哪吒2》的热度,用糖画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哪吒造型,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糖画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年轻人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结合影片的文化元素与市场效应,非遗领域的潜在机会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非遗元素在影视创作中的现代转化

《哪吒2》以中国神话为基底,通过现代叙事与视觉技术重新诠释传统文化,为非遗传统故事、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化提供了范本。

例如:

神话传说的活化:影片中的哪吒形象脱胎于《封神演义》,但通过赋予角色“逆天改命”的现代精神内核,使传统故事焕发新生。这种创作思路可延伸至其他非遗故事(如白蛇传、八仙过海等),通过影视化实现传播破圈。

传统艺术的数字化呈现:影片中“江山社稷图”等场景融合水墨画风与3D技术,启发非遗技艺(如剪纸、皮影、木版年画)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或数字藏品。

2.非遗衍生品的IP化开发

影片周边产品“一吒难求”的现象(如手办众筹完成率26815%),显示IP与消费市场的强关联性。

非遗可借此探索商业化路径: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例如,将哪吒形象与传统泥塑、陶瓷技艺结合,开发限量版手办;或与苏绣、蜀锦等非遗工艺合作,推出联名服饰、家居产品。

非遗体验式消费:借鉴电影中“土拨鼠”角色设计的成功(基于观众偏好数据),非遗传承人可联合品牌推出DIY手工艺套件,吸引年轻消费者参与非遗制作过程。

3.文旅融合中的非遗场景构建

《哪吒2》带火的哪吒主题文旅项目(如天津陈塘关、宜宾哪吒行宫),为非遗提供了“在地化”展示平台:

主题景区与非遗展演结合:在景区内增设非遗工坊、传统戏曲表演(如川剧变脸、昆曲),通过互动体验增强游客文化感知。

非遗线路开发:以哪吒传说为线索,串联多地非遗资源(如福建妈祖信仰、陕西社火),打造跨区域文化主题旅游线路。

4.国际传播助力非遗“出海”

影片海外上映引发的文化兴趣(如美国观众因《黑神话:悟空》关注中国神话),为非遗国际化提供契机:

非遗元素的跨文化叙事:借助影视、游戏等载体,将非遗符号(如龙凤图腾、节气习俗)融入全球受众易接受的故事框架中。

非遗产品出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推广非遗工艺品(如漆器、景泰蓝),结合《哪吒2》IP热度,提升国际市场认知度。

5.数据与技术赋能非遗创新

影片制作中数据要素的应用(如观众画像分析、排片策略优化),可延伸至非遗保护与传播:

非遗数据库建设:利用AI技术对濒危非遗项目(如方言、古乐谱)进行数字化存档,并通过社交媒体精准推送相关内容。

虚拟现实体验:开发VR非遗博物馆或元宇宙展馆,让用户“穿越”至传统民俗场景(如端午赛龙舟、傣族泼水节)。

6.非遗与动漫、游戏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动漫和游戏中,运用非遗内容或非遗元素进行开发,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优美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流传几千年的经典非遗纹样等,都是能够很好与游戏产业、动漫产业相融合,非遗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哪吒2》的热潮揭示了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多重可能性:

从内容创作到产品开发,从文旅融合到技术赋能,非遗的传承可借力文化IP的市场效应,实现“活态化”与“年轻化”。未来,若能将非遗的独特基因与影视、科技、消费等产业深度结合,或将催生更多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创新模式。

作者:严敬群(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副主任,作家,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图片来自网络。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