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回 正仓院展」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 2024年10月26日-11月11日
一期一会的日本正仓院展,终于公布了消息。
最近,奈良国立博物馆正式公布了“第76回 正仓院展”的展品阵容,这次作为海报封面的,是一面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这是传入正仓院所藏镜子中唯一的银锡合金镜,纹饰面以金丝分隔,华丽非凡,也是日本现存珐琅制品中最古老和珍贵的一件。
此次正仓院展将有57件(组)宝物展出,其中有11件为首次展出。今年也将为观众展出不同类型的展品,包括家具、服饰佩件、佛器、古文书等,以全面呈现正仓院藏品的魅力。
展期为2024年10月26日-11月11日,期间无休。其中,周五、周六、周日以及节假日将开放到晚上8点为止。 为期共17天。
天平胜宝8年(756年)6月21日,日本圣武天皇驾崩后49天,光明皇后希望天皇能尽快去往卢舍那佛的世界“花藏之宝刹”安住,向东大寺大佛(卢舍那佛)奉献了包括天皇故物的六百余件宝物。这些物品被记载在当时的记录清单《国家珍宝帐》中,被认为是正仓院宝物的核心。
今年特别从中选择了如圣武天皇的御用品,一件华丽的锦缎护肘枕“紫地凤形锦御轼”(北仓47),以及“碧琉璃小尺”(中仓111)和“深绿琉璃鱼形”(中仓128)等装饰品。
还记得去年正仓院展时,媒体发表会上官方展示了最新仿制完成的“琉璃小尺”与“琉璃鱼形”,此次真身与复制品都将呈现在展览中,相当难得——这也是今年尤为特殊的一点,将展出由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制作的部分宝物复制品,希望能与真品结合起来参观,让观众对宝物有一些更深的了解。
琉璃鱼形
琉璃小尺
仿照完成的“琉璃小尺”与“琉璃鱼形”
此外,还将呈现“沉香木画箱”(中仓142)和“紫檀金银绘书几”(南仓174)等奈良时代制作的工艺品,精湛的工艺,令人瞠目结舌。
沉香木画箱
正仓院日常点检及研究工作等 ©正仓院
去年“第75回正仓院展”落幕后 工作人员检查返回库房的宝物 ©正仓院
- 出 陈 宝 物 一 览 -
* “初出陈”为首次展出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
第 76回正仓院展
出陈品精赏
展览将展出记载于《国家珍宝帐》的一件花鸟背圆镜,为本世纪以来的首次展出。
此件圆镜为青铜制,直径47.2厘米,背面有孔雀、凤凰、狮子纹饰。而此次一同展出的,还有花鸟背圆镜的对应镜盒,同样记载于《国家珍宝帐》中。镜盒盖子和盒身分别以一张皮制成,盒身内面有绯绫内饰。
▼
北仓42 花鸟背圆鏡 附 带、纸笺
▼
北仓42 漆皮箱
另一件黄金瑠璃钿背十二棱镜,大小18片花瓣,内侧以银薄板贴图案,每瓣饰以黄、绿珐琅,展现宝相花纹,极为瑰丽。傅芸子也曾在《正仓院考古记》中特别提及此件,他写道,南仓所藏的37面镜子“俱优于北仓诸镜”,而此件又为其中“最可记者”。
这也正仓院诸多宝物中唯一的“七宝”制品,“七宝”,是日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烧制工艺源于景泰蓝。以金属为胎,表面装饰以石英为主要原料并配合其他颜料,器形规整、胎骨轻薄。
▼
南仓70 黄金瑠璃钿背十二棱镜
四件鱼形琉璃玲珑可爱,分别为深绿、浅绿、黄、碧色。鱼形装饰品,由铅玻璃制成,铸造后研磨成型,刻出鱼目、鱼鳃,刻线上施以泥金。这类琉璃鱼形饰品一般被认为高阶级贵族用于挂在腰带或缝在衣服上的饰物,也被认为是向东大寺大佛献礼。
有学者考证认为,这也与唐朝的鱼符有关。鱼是吉祥和富贵的象征,唐朝官吏服饰中腰间佩鱼,出入宫中时合鱼符验证,这种做法也传到了日本。
▼
中仓128 深绿琉璃鱼形中仓128 浅绿琉璃鱼形中仓128 碧琉璃鱼形中仓128 黄琉璃鱼形
正仓院收藏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琉璃器,此次还将展出两件唐代碧琉璃、黄琉璃两种小尺,同时展出仿制完成的复制品。
▼
中仓111 碧琉璃小尺中仓112 黄琉璃小尺
再现模造
此次还将展出一件象牙唐尺——红牙拨镂尺,同样瞩目。
这件中仓藏尺,距上一次展出已逾20年。这是一种唐代仪式用的度量衡器,主要由官府制造,采用珍贵的象牙材料制作而成。所谓“拨镂”,就是将象牙表面用红、绿等颜色染色后进行雕镂,以象牙本身的白色刻出花纹的技法。在图案的各个地方,涂上黄、绿各色。
据记载,朝廷会在每年二月二中和节时,将这种精美的牙尺作为礼物赐予近臣。白居易就曾受到赏赐,并写下《中和节谢赐尺状》:“下明忖度之心,上表裁成之德。”
正仓院北仓共藏有两把红牙拨镂尺、两把绿牙拨镂尺还有两把白牙尺,至今都仍完好。还记得2019年、2013年都分别展出过。
这次展出的红牙尺,正反两面都有拨镂纹样。正面有唐花纹、鹿、鸳鸯等;背面有山、竹、屋舍、飞鸟、鸳鸯纹。
王国维曾经在给马衡的信中特别谈到在《东瀛珠光》中看到的正仓院唐尺。其中谈到:“其绘画雕刻颜色(每存皆镂花鸟之形)均精绝,当是唐极盛之作,非彼士所能为,谓之唐尺似尚无误。”他还托人“先摹长短,再影其花纹”,以便再仿造出来。而正仓院中仓中还有的几把没造完的,他认为可能是日本仿制的唐尺。
▼
中仓51 红牙拨镂尺
《国家珍宝帐》记载的这件麟鹿草木夹缬屏风,长149.5厘米,宽56.5厘米,原先的麟鹿草木屏风已经丢失,在表面上又贴上了鹿草木图修复。 “夹缬”是中国发明的一种印染工艺,用两块版对称地把织物夹在中间进行染色,通过染色折叠来显示左右对称的图案。唐《因话录》载:“玄宗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缀。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教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
▼
北仓44 鹿草木夹缬屏风
这件紫地凰形锦御轼,记载于《国家珍宝帐》中。轼,是把筵状的东西捆成箱形,用于躺卧的坐卧用的家具,此件表面贴上紫地凤形锦。
▼
北仓47 紫地凤形锦御轼
正仓院中仓142共藏有3件沉香木画箱,型号各不相同。此次展出的这件,纵长28厘米,横44.6厘米,高14.6厘米,是最大的一件。
倒印笼盖制作的长方形礼品箱,带有用防锈装饰的地脚。致密的木画和象牙的界线,将箱子外表划分区块,铺上菱形的沉香木。木画采用不同色调的多种材料,作几何样式装饰,箱子内还保留有黄赤地小花文锦制的内饰。
▼
中仓142 沉香木画箱
绿地彩绘箱,在十年前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日本国宝展”中曾有露面。箱子为带床脚状,盖体在黄绿色地画出彩色的复合花纹,在金箔底上,以红色和墨点彩,贴上龟状押边。脚在金箔底上用墨画唐草花纹,类似金属配件。
▼
中仓155 绿地彩绘箱
去年展出的苏芳地金银绘花形方几,因为精美的纹样彩绘大大出圈。这一次,同样有来自中仓177号的彩绘二十八足几和粉地彩绘几附白綾几褥,精美非凡。
这一批方几均为佛前供奉物品的贡台。这件粉地彩絵几,顶板为“州滨形”,“州滨”在日语中指州出入蜿蜒的海滩,此处即特殊的曲形。几面从边缘到侧面涂有淡红,侧面排列着苏芳色绘制的花卉与纹样。卷叶形的腿分上下两层,上层画花纹,背面有“东塔”的朱书,放有白绫床垫。
彩绘二十八足几,库中还有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二十八、三十、三十二、三十六条腿,但形状相同的台几。此类几还被称为“卯日御杖机”,被用于全年行事的仪式,现在仍在神社被用作祭坛供物。断端为白色苏芳白绿色,用红色等鲜艳色描绘花卉纹。
▼
中仓177 粉地彩绘几 附 白绫几褥
▼
中仓202 彩绘二十八足几
紫檀金银绘书几,则是一件打开书卷看书的放置台,形制似乐谱架,可能被用于佛教仪式中。展览还将同步展出奈良国立博物馆藏的稍大的仿制品。
▼
南仓174 紫檀金银绘书几
新罗琴是朝鲜留传下来的古老的民族弦乐器之一,从汉代的筝分化而来。正仓院中先存有三张。据《国家珍宝帐》记录,这件新罗琴为百济国王献赠。细看,其上有以泥金绘制的远山、云鸟、草、凤等华丽纹饰,令圣武天皇曾十分喜爱。
▼
北仓35新罗琴 附 琴柱
正仓院的北仓共有31件花毡,此次展出者为白地蓝花,由中国传入,上一次展出还是1965年。花毡为表现图案的羊毛制的毛毡毯,白色背景上,蓝色花卉图案浓淡变幻,菱形花卉纹细腻地全面展现。
▼
北仓150 花毡
这件伎乐面“醉胡从”面具为舍目师的作品,自1960年展出后,时隔半个多世纪终于再展。醉胡服在一套伎乐面中有八面,在剧中最后登场,与醉胡王一起举行酒宴。面具为桐木材质,皮肤呈红色,头上装饰有动物毛发,整体意在表现醉酒的样子。
▼
南仓1 伎乐面 酔胡从
▼
南仓1 伎楽面 迦楼罗
在宝物之外,展览还将展出《续修正仓院古文书》 《延暦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曝涼使解》等,皆为正仓院悉心保留的文献记录。
▼
北仓162 延暦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曝涼使解
- 更 多 宝 物 -
▼
中仓8 黒作大刀
▼
中仓101 杂色縚绶带
▼
中仓103 黄杨木把鞘刀子
▼
北仓148 丹
▼
中仓202 贯头布衫
▼
南仓124 吴乐鼓撃袜
▼
南仓52 赤铜柄香炉
▼
南仓29 赤铜合子
▼
南仓164 金铜杏叶形裁文
▼
南仓165 金铜花形裁文
▼
中仓202 赤布幡
▼
南仓174 紫檀塔残欠
明治以后,整个正仓院连同其中的宝物划归皇室专有,脱离东大寺,直接由协助皇室的机关“宫内厅”管理。
最早,普通人是难以得见正仓院内宝物的。据记载,自正仓院落成至明治期间的1000多年间,只进行过12次清点曝晾。直至1946年起,才有了一年一次秋曝期间的短暂展出。每年10-11月间,最干燥凉爽的两周内,正仓院都会曝晾藏品,并从9000多件宝物中挑选数十件,由奈良国立博物馆主持“正仓院展”。
1946年,第一回正仓院展(图源:澎湃新闻)
每年此时,会举行庄重盛大的“开封之仪”,悉心清点这些稀世珍宝,并晾晒保养——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日。
正仓院内部 ©日本宫内厅·正仓院
每年仅有一次的展览机会,让这些宝物的神秘与珍罕程度似乎增加了一分。所以,每年正仓院展都会迎来巨长的观展队伍,想要仔细观赏重点展品,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体力。
正仓院 ©展玩 / 摄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正仓院的历史及藏品,展玩的材料整合自多方搜集,或与最新的研究或有出入,仅供读者作大致了解,如有兴趣还请移步相关学者的论文专著,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答案。自2015年始,展玩团队开始在国内报道正仓院展览,希望更多读者能在期间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并参考到更多样的文物保护方法,而我们也在这一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专业与时间所限,难免存在差错,敬请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