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关于“黄昏”的设计

他们提取黄昏中最动人的因子,揉入自己最独特的感知,创作出了属于他们,也属于整个人类的,独一无二的“黄昏”景象。

图片

面对黄昏内心颇为感触的不只形形色色的我们,还有那些总是比普通人更敏感的艺术家们。为此,他们提取黄昏中最动人的因子,揉入自己最独特的感知,创作出了属于他们,也属于整个人类的,独一无二的“黄昏”景象。

01

 日升日落 

SUN,Philip Schütte

图片

source:random studio

德国艺术家Philip Schütte与Random Studio联手打造了名为SUN的互动艺术装置,将自然界中传播最多的现象之一——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转化为一种有趣的感官体验。

图片

source:random studio

该作品将大自然中常见的“日出日落”的景象,以一种感官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据相关资料介绍,作品在WebGL(Web 图形库)中,使用Three.js第三方库和自定义着色器开发而成。

图片

source:random studio

体验者可以操作一个巨大的弹力球,来控制太阳的运转。其中,人造太阳与大气是交互运作的,而发散到地平线上的光线,则是由圆球操控的。圆球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系统都会作出反应,并呈现出多样的“日出日落”景象。

图片

source:random studio

作品诞生是以一款电脑游戏的原型,它使用算法创造了无限的、独特的宇宙。「Sun」中的自然元素的运用,帮助我们深刻体会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Philip Schütte表示,他希望能把数字技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科技工具让我们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02

 让黄昏有迹可循 

1/4 Mile Arc,Phillip K. Smith III

图片

credit to: Phillip K. Smith III

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立于沙滩上的长长镜面柱变换着颜色和光彩。沿着海岸线,一条壮观而美丽的丝带正在煜煜生辉。

图片

credit to: Phillip K. Smith III

装置由250个完全相同的镜像柱子组成,一侧反射拉古纳市中心,另一侧反射海洋,允许海水自由地流下沙滩。这两幅作品的几何形状也有所不同:一幅跟随大海的波动,另一幅在沙漠的广阔区域内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空间。

图片

credit to: Phillip K. Smith III

它仿佛是自然与人类世界间一道明晃晃的分割线,将海面的落日余晖与沙滩欢笑的人群一分为二;又仿佛是对广袤天地的补充,折射着落日时分,大海、天空和海岸线的各色光辉与景象,让整个世界都因此被放大了数倍,从而,人们得以在此享用双份的美景和成倍的快乐。

图片

credit to: Phillip K. Smith III

03

 “流动式黄昏” 

Sunset,Nendo

图片

credit to: Akihiro Yoshida

sunset by nendo 随着颜色过渡,这只蜡烛提醒你时间在消逝。知名日本设计工作室 nendo 去年为旗下品牌 by | n 推出了笔、尺子、橡皮筋等文具系列,其简洁淡雅、实用与禅意并存的设计吸引了许多目光。当然,nendo名声在外可不只是因为这些。2016年1月又为 by | n 制作了一款“易色易香”的“ sunset 日落蜡烛”。sunset 外表看上去和一般的白色蜡烛没有区别,一旦点亮,烛心会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以及香氛交替。

图片

credit to: Akihiro Yoshida

燃烧变化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紫色、最后变成蓝色。色彩转变过程隐喻着日落天空时的光影变化,也在提醒人们时间在悄无声息的溜走,相信这种从有到无的实感会令许多人反思眼前时光。

图片

图片

credit to: Akihiro Yoshida

04

 空白的夕阳 

《拓太阳》,张健君

图片

source:Ming Yuan Art Museum

拓,一直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一个特有的印记方式。本是指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或图像来。“拓太阳”,显然在物理学上是不可为的,但中国当代艺术家张健君却让这一切在美学范畴内呈现。

图片

source:Ming Yuan Art Museum

2014年,张健君在美国洛杉矶的威尼斯海滩,用水和宣纸拓太阳,并将这一切行为用影像刻画了下来。他面对着几乎已经要将整面海域渲染成火红色的夕阳,在面前悬挂着的一幅随海风微微拂动的宣纸上,用水将太阳拓印了下来。此间,天、海、人、太阳,似乎合而为一。“在我拓印的过程之中,我亦融入进了自然之中,与太阳、水、空气同在。”艺术家如此说道。

图片

source:Ming Yuan Art Museum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宣纸上的水渐渐蒸发,他所拓印的这一太阳也和真实的落日一样,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逸去,只在宣纸上留下了点点水迹,其余皆为空白。但对于艺术家来说,“从人们的经验中可以获知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永恒。同时在这一行为过程中,也在自然中留下了些微人类的印记。”这就足够。而影像则记录了这一过程的瞬间,让一切变得具体可触起来。于是,这种具象与抽象间的自由转换,也就构成了艺术家的诗意哲学。

图片

source:Ming Yuan Art Museum

05

 关于黄昏的秘密 

《向晚六章》,陈哲

图片

《 关于891次黄昏心灵活动的百科全书 》

《向晚六章》是一次探寻黄昏的主题漫游。自2012年以来,艺术家陈哲一直在不断扩展这一旅程,以寻求白天与黑夜、日光与暮色、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模糊空间与地带。艺术家通过汲取源自不同历史与文化的图文材料,实现了对于稍纵即逝的黄昏的探究。六个章节既独自成立,又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对于黄昏复杂而神秘的体验与感知的网络。

图片

《 黄昏之来去 》

人们如何度过黄昏?是沉浸等待,还是抗阻逆行?在《第一章 · 非均质的时间》里,艺术家通过四组博物柜的陈列组合,展现了人们度过黄昏时的四种心理状态。而在《第二章 · 向晚意不适》中,陈哲则用百科全书的索引格式罗列出了黄昏期间的891次心理活动与“症状清单”——看,艺术家和我们一样,注意到了“黄昏孤独症”的存在。

图片

《归家》

图片

《 对〈赤之茧 〉的拓写尝试(看) 》

06

 定格黄昏的颜色 

Skirting Board Sunset,Helmut Smits

图片

credit to: Lotte Stekelenburg

来自荷兰的多学科视觉艺术家Helmut Smits用独特的照明设计理念将黄昏的颜色定格,既浪漫又富有创意。受海上日落的启发,Helmut Smits将这款名为Skirting Board Sunset的暖黄色半圆形落地灯带入室内装饰。它由有机玻璃制成,内置节能LED灯,明亮环保。

图片

credit to: Lotte Stekelenburg

夜晚,这款半圆形的落地灯散发出柔和的淡黄色光芒,仿佛一枚在海平线悬挂着的落日。而地板上的光晕若隐若现,就如同落日在海面的倒影一般,虽模糊不清但却自然可爱。

并且天色越晚,灯光便会越亮,直至将落日的余晖与温暖洒满整个黑夜——它让人联想到在海边自在漫步的好时光,即便天色渐暗,夜晚就要来临,但是暖黄的夕阳却能给人以无限的慰藉和柔情。

图片

credit to: Lotte Stekelenburg

07

 日光魔镜 

The weather project

图片

Olafur Eliasson将美术馆大厅的天花板做成了镜面,我们肉眼所见的这个“太阳”,则是由一百多根纯黄光色的单频灯组成一个巨大的半圆,灯光折射在天花板上,形成完整的圆。

而在空气中,艺术家利用加湿机把糖水制成犹如伦敦城中常见的大雾,让日落西山的整体效果更为逼真。

图片

© Olafur Eliasson,2003

在展示期间,作品吸引的参观者数量累计达两百万人次,许多观众在这壮丽的景观面前流连忘返。

图片

图片

© Olafur Eliasson,2003

人们被震惊的同时,又享受着这温暖的“阳光浴”。

图片

图片

© Olafur Eliasson,2003 ▲ 现场感受人群

08

 落日灯 

Halo Edition

图片

意大利设计师 Mandalaki 创立的设计工作室 Mandalaki Design Studio就推出了一系列名为「Halo Edition」的灯光装置设备,他就是日落灯的正版创始人。

图片

图片

日落灯的原理就是将超大单颗LED灯,用镀膜凸面透镜制造灯光色彩,这样制作而成的灯,即使在白天也有较高饱和度,灯身材料用的是阳极氧化过后的铝合金。目前正版 Halo系列灯光只能投射两种色调,sunset 是取自落日余晖,也就是网红爆款落日灯,冷蓝色调 deep blue 灵感来自无垠宇宙,深邃而神秘的色调令人浮想联翩。

图片

想看落日,其实不只有Halo Edition一种选择,2019年的红点奖也有一款落日灯Dawn to Dusk。

图片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款灯可以描绘从黎明到黄昏过程中的日光变幻。

图片


圆形灯头象征太阳,从上到下滑动时,灯光渐渐由白色变成橙色、红色,模拟了落日的光辉,每个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美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