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世界一年中最重要的设计盛会之一,每年四月中旬,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展商、建筑师、相关企业以及设计爱好者汇集米兰,探寻最新的设计趋势。今年,除了家具展主会场,米兰城中的设计活动和展览多达1100多个,参观人数与去年设计周相比, 增长了23%,创下了新的纪录——在这一周中,人们不仅仅会看到最新的产品推荐和未来的家居设计行业的流行趋势。亦是呈现全新思考的时刻:从家具设计的“变革”,到可持续材料的“研发”,还有未来业界的“传承”——不难发现的是,在设计趋近同质化的时代里,逐渐对这主流趋势作反弹的现象和想法已崛起。究竟在让人赶场不断,视觉亢奋的米兰设计展中,还有“什么”能引人深思?
在本期特稿中,你会看到来自“官方”的思考:比如意大利奢侈行业协会举办的与百年意大利制造有关的展览、两年一届的厨房展和卫浴展带来的新的技术和灵感和未来办公环境的转变;同样,你也会看到来自“民间”的欢乐——在这一周里,无论你是在跟街头的小贩购买一个意式冰激凌,还是在街边坐下喝杯咖啡,总会有人告诉你:“去下个路口看看,那里有场不错的展览。” “每一个‘想’都是设计”(Every Think is Design)——或许是今年米兰设计周中众多设计区域主题最有趣的文字游戏。在今天这 个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大多数基层设计工作的时代,如何在设计中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而后自我回答并解决,或许这便是未来给出的信号。
本质思考:越极简越意大利虽然近几年的生活趋势让家具(尤其沙发)都变得浑圆与舒适,但“碍于”设计师们是最懂得叛逆与不按理出牌的人,因此与趋势有着相反的风格,如极简主义或硬朗的野兽派亦开始崛起,准备着回归的酝酿。从极简主义品牌如Porro、Living Divani在家具展的盛大排场,到资深品牌如MDF Italia和Alias的“伯乐”精神,极简主义可以说自上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崛起以来,就成为了摩登和现代感的代名词。在营造出高尚与流畅感的居家风格时,成了不二的选择。
>“里拉”(Lira)椅子,出品:Alias,设计:丹尼尔·雷巴肯(Daniel Rybakken)
当然,如何让极简主义变得不“高冷”,新一代设计师有着自己的表达。例如北欧设计师丹尼尔·雷巴肯(Daniel Rybakken)之前就为灯具品牌Luceplan打造过以灯罩上下移动来转换光源强弱,在2013年推出时充满技术创新的“上升”(Ascent)台灯。而如今“跨界”到家具圈的他,在今年为Alias设计出首张椅子“里拉”(Lira)时,就让人看见了他如何为这家以“另外的东西”为主旨的家具品牌带来让人预想不到的细节:椅子基座和其结构的“异材质”组合。
>“里拉”(Lira)椅子,出品:Alias,设计:丹尼尔·雷巴肯(Daniel Rybakken)
以两个实心白蜡木板条固定在两个细长漆钢椅脚上,并随后在板条之间连接上悬臂式座席和弯曲的靠背,“里拉”椅子不仅具有极简主义的轮廓和几何感,也因为易于堆叠而适用于任何场合。甚至,其突出的座席也让椅子可直接挂放在桌面上,使所在空间易于打扫和清理。
>“鞍桥”(Cantle)扶手椅,出品:MDF Italia,设计:马可·拉维特(Marco Lavit)
另外,法国设计师马可·拉维特(Marco Lavit)亦在今年获得不少品牌的器重,在今年的设计周中,他共有两款设计参与其中:Living Divani的“阿德-阿斯特拉”(Ad-astra)灯具系列和MDF Italia的“鞍桥”(Cantle)扶手椅,都不约而同地在纤细的结构中,尽显极简主义的轻盈感,且不失灯光或圆弧形态所反映出的暖意。对于后者的设计初衷,他解释说:“所谓的鞍桥就是指马鞍的后部。它之所以弯曲,是为了提供骑乘者安全和舒适的座席。在我的设计中,靠背也呈类似的形状,以包围着人体,并决定了坐者的姿势。”由于靠背和座席皆由钢框架支撑,因此造就了V字形的轮廓。这个贯穿整体设计的元素不仅是系列的特色,而且还可以因为能去除靠背部的衬垫而减少了材料的消耗。设计所选择的皮革和织物缝制在一起,也凸显出这一细节的精细考量,乍看还以为是服装业中的“高级定制”呢。
>“纳米”(Nami)扶手椅,出品:“时间和风格”(Time & Style)品牌新开张的Largo Treves新展厅
谈及极简,自然不能忽略日本设计的贡献:从Nendo的出道20周年展“自然的细语”(Whispers of Nature)到ADI设计博物馆策划的“简约的起源”(ORIGIN of SIMPLICITY),还有“定居”于米兰,并逐渐扩大版图的“时间和风格”(Time&Style)……不夸张地说,在米兰设计周期间还真的是在每一个转角都能邂逅上日本设计。
在Largo Treves的新址,将榻榻米作新诠释的“石庭”(Stone Garden)系列就为展厅带来了传统仪式感;而“旧址”Via San Marco中,木制“纳米”扶手椅系列还有“钻孔设计”(Drill Design)组合的“相抵”(Offset)户外家具系列就创造出室内外相符的“日式北欧”(Japandi)风格;另外,在小巧的Via Eugenio Balzan展区中,则呈现了瑞士设计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的现代感家具系列:如今还包括了由一块实木雕刻而成的胡椒磨器——可见,“时间和风格”品牌对旗下系列与展厅进行的扩充,无疑将有效让日式极简主义对意大利业界带来更多的影响力。材料思考:可持续问题还有何解?在可持续材料逐渐摆脱“关键词”营销策略的当下,关注这类思考的意大利品牌似乎屈指可数。除了大势宣扬可回收沙发设计的Magis品牌,还有近期获得“共益企业认证”(B Corp,指企业在员工福利、慈善捐赠以及供应链实践和投入材料等方面达到了高标准的认证绩效、问责制和透明度的认证)的Alessi外,唯一在今年大力推广可持续制品的还有来自Arper的“纸板卡蒂法”(Catifa Carta)椅子。
>“纸板卡蒂法”(Catifa Carta)椅子,出品:Arper,设计:利沃·阿尔瑟·莫利纳(Lievore Altherr Molina)
这张早在2001年推出的椅子,是品牌旗下的人气设计。但为了能够满足行业内对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回答“哪些设计能构成可持续生活项目”的问题,已变得极为重要。因此,为“卡蒂法”带来新的诠释,特别是在保持它每一条精致曲线之际,能超越平凡并拥抱新的未来,就是今年的吸睛亮点。这系列作品的原料为29层纸张与天然树脂黏合剂层压而成。而这名为“纸壳”(PaperShell)的成果,也将在寿命的最终通过热能转化成为生物炭——这不仅是一种有效封存二氧化碳的高碳物质,其制造过程还能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在未来为土壤带来丰富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的资源。
>“启发线性”(Inspiring LInes)系列,设计:路易吉·亚库奇(Luigi Iacucci)
有趣的是,路易吉·亚库奇(Luigi Iacucci)提出的可持续且现代,并欲代替玻璃纤维的“启发线性”(Inspiring LInes)系列,也沿用相同的材料:HPL(High-pressure Laminate,亦即一种将多层纸张在高温高压下黏合而成的现有材料,既耐用又防水,简称防火板)。他称,即使玻璃纤维有着坚硬的功能性,但却难以被回收。所以,为了取得相同的美感,路易吉就会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将玻璃纤维的不规则纹理打印在HPL上,这样不仅能增强该材料的视觉性和触感,也因为有着相同的功能性,适合从室内(特别是厨房和浴室)到建筑等各种规模的包层应用。
其实,其他意大利的“老字号”似乎都已经不再对可持续材料做任何的新研发和尝试。相反,过去有着极高碳足迹的水泥反而通过新崛起的 Cimento和 Pulkra 品牌的发展下,有可能大热起来。前者在艺术总监帕奇夏·奥奇拉(Patricia Urquiola)上任后,就换上了斑斓的“新装”,一改“灰蒙蒙”的水泥印象。而后者,则以黑白和纯粹的外观模糊了其原料的出处。即使在触摸之下,仍无法立即辨识出来。因为,该品牌成功研发的“阿克伦”(ACRON)复合式混凝土借由其中富含聚合物和极细大理石砂,最终为其带来坚固、轻质且可回收的吸引力。”以该材料制成的产品包括餐桌、长凳、餐盘、烛台和浴缸等。
>“宣言”(Manifesto)餐台,出品:Pulkra,设计:“斯托莫”工作室(Stormo Studio)
其中,名为“宣言”(Manifesto)的餐台就看似如两块巨大如钢柱的建材,经由微妙的平衡下组成。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设想,是因为“斯托莫”工作室(Stormo Studio)的创办人埃琳娜·卡拉布罗(Elena Calabrò)和迈克尔·卡里恩(Michael Carion)都拥有建筑业的背景。他们称,设计灵感来自于他们俩从品牌的水泥材料中看见了潜力,并企图挑战它的极限。所以,在代谢主义(Metabolism,亦即以生物适应为基础的共生理论和建筑运动)、留白与东方哲学的影响下,“宣言”就犹如来自未来的产物,在空间与材料之间达到自然的张力。或许,当不少北欧家具品牌已成功研发出可持续(甚至是负碳足迹)的钢、铝生产过程时,意大利何尝不能独占“水泥”鳌头?传承思考:后起之秀的定位当大品牌逐渐退出家具展主会场,而二线品牌逐渐壮大的时局下,新一代的后起之秀反而出现在后者的展厅与产品系列内。
甚至,有些还开拓自己的“门市”,选择不同的事业途径。由克里斯蒂安娜·乔帕托(CristianaGiopato)和克里斯托弗·库姆斯(Christopher Coombes)创办的“乔帕托和库姆斯”组合就在去年落户于米兰城中钦奎·维耶(5VIE)区域开设旗舰店。而他们在今年推出的“薄雾”(Bruma)玻璃吊灯系列,亦因此在艺廊中有效呈现出一个极为沉浸式的装置:《一千个风景》(A Thousand Landscapes)在透明的,犹如“梯田”的吊灯群中,尽显出设计师们对玻璃的热爱以及照明可创造出“超自然的白日梦”(Supernatural Daydream)的概念。
《一千个风景》(A Thousand Landscapes)装置/“薄雾”(Bruma)玻璃吊灯,设计:“乔帕托和库姆斯”(Giopato & Coombes)
“我们相信光可以唤醒梦想,让时间结晶,哪怕只是片刻。这就是所谓的‘超自然的白日梦’。”他们解释道。此概念也驱使他们自去年起开始选择走不同的路径,尤其在设计、实验和艺术之间进行跨界。“(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体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所重复,即可超越任何边界,与我们的记忆形成联系。”像《一千个风景》就出于他们对雾天的诠释,最终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找到视觉上的美感。另外,在城中北部的中央火车站边上,也出现了一家小巧的设计空间“奥西利亚”(Oxilia)。自2022年开始展示了来自多元背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后,该空间让人惊喜的创立事迹便是其创办人为双人组合DWA成员之一弗雷德里克·德·瓦赫特(Frederik De Wachter)。
这一设计组合也在临近的废弃建筑中,重新开设起第三届的“流行咖啡厅”(Caffè Populaire)策划并同时呈现了新品:“尤尼科”(UNICO)。这个与意大利品牌 Pedrali合作的系列,出自他们在去年与品牌合作后,发现其椅子塑形所遗留下的物品,正好能成为“新材料”,打造出有着石头、木材或其他有机材料质感的器皿。意大利设计的传承之路,也不仅仅来自于新生设计师。大师们的遗作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重新再版”(Re-edition)的系列也可说为经典设计“还魂”,好让过去仅存在于草图中或碍于技术无法打造的设计再次被相中,并推入生产线。
> “护身符”(Amuleto)台灯,出品:Ramun,设计: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
像一代女性建筑师西尼·博埃里(Cini Boeri)就因 Lora Piana 品牌而推出了复刻家具系列;卫浴品牌 Agapecasa 旗下也有安吉洛·曼贾罗蒂(Angelo Mangiarotti)的新品;还有,像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为其孙子设计的“护身符”(Amuleto)台灯,也借由 Ramun 品牌的新诠释,将其经典的“全黑”极简风格中脱离,在色彩的介入后呈现新生。不仅如此,灯具的新光源也针对眼睛健康进行了优化,不仅不会发出紫外线或红外光,而且也不会发热。这样的光线能传达出更为温暖和宁静的氛围,使该灯具成为家居空间——尤其有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更为理想的选择。
> “护身符”(Amuleto)台灯,出品:Ramun,设计: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
后记:设计思考的可持续当“设计思考”这一概念逐渐被扭曲成为“仅仅关注新奇和幼稚的短期想法,导致了不切实际和毫无根据的建议”后,“想”得太多与太少都将成为一件设计的成败因素:从数年前的“极繁”与“设计艺术”到近期的风格与形式的“同质化”,都可以说是“设计思考”的受害者。然而这并不代表“设计思考”之死。反观,它应该如同于再生的材料,透过回收与系统的优化,找到更能与环境共生甚至融合的机遇。拿捏好这一思考的“平衡”,或许才是真正入驻到米兰的这个生机勃勃的竞技场里值得追求的重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