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迈向“中国创造”的设计革新

随社会前行步伐,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设计行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工业设计正成为促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跟随社会前行步伐,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设计行业面临的挑战。第十届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现场,来自不同地区的工业设计师及设计机构将带着他们的作品汇聚一堂,展现当下中国工业设计发生的革新与变化,探寻中国设计未来发展的更多路径。

1 > 青岛建房所积木文创作品,青岛建房所供图

> 腾讯全息投影语音助手智能音箱,Alt+ Design供图

如果要问当下中国工业设计的热点是什么?“交互体验感”是不可回避的议题之一。在新一代信息科技的催生下,智能设备已走入千家万户。展览中,alt+Design计划带着与腾讯及日本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合作打造的全息投影语音助手智能音箱来到现场。据alt+ Design设计顾问张建鹏介绍,该产品以太空舱为概念设计外壳;太空舱中央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可投影出细腻真实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她像真正的朋友一样,不仅能主动与用户聊天,还可在太空舱中唱歌跳舞;通过前置摄像头,她还能直接“看到”用户的手势和动作,甚至与用户玩“石头剪刀布”等游戏。

“对着一面墙说话和对着一个‘人’说话,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无论这面墙有多智能,但是它唯独缺少了最重要的情感。这款产品在智能音箱的基础功能之上,打造出了有人设、有情感、能陪伴用户的虚拟角色,可以让用户能接收到与普通智能音箱完全不同的情感反馈。它打破了语音智能助手与用户只能用语音沟通的壁垒,给予了‘语音助手’这四个字无限的想象力。”张建鹏说。

满足人们情感所需的产品设计不止于此。在国潮风起的当下,文创产品正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精髓,满足人们日常文化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展览中,香港创意馆ACE创意教育协会计划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带来全新文创设计,助力馆藏文物资源的开发与推广。“若要帮助那些沉寂在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在当代

> NakNak海洋废弃物座椅应用场景,台湾设计研究院供图

> OLO Φ,台湾设计研究院供图

> Second space,作者:苏远怡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属品牌“国博衍艺”文创产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属品牌“国博衍艺”供图

焕发新生,创作中要采用具有现代性与创新性的设计语言。”ACE创意教育协会负责人黄竞说。在“国博衍艺”项目中,他以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为原型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表达:“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中,犀牛体态雄健,力量感十足;通体华丽的错金银云纹为其增添了几分活力。基于此,黄竞选择以金属线条搭配现代几何切割图形的方式勾画犀牛外形。金属元素的运用呼应着青铜犀尊的材质,突出了犀牛的力量感与活力感特质。现代几何切割图形则为其赋予了现代感,并让犀牛图案能与不同颜色或线条组合搭配,可灵活运用在手表、T恤、手机壳等生活物品上。“IP的可延展性很重要。设计师将它开发出更多玩法以触及更多的生活场景,让IP本身的文化内涵传播有更多可能性。”黄竞说。

跟随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参展的建筑积木品牌“青岛建房所”计划带来具有独家设计版权的积木设计作品,作品以微缩场景与沉浸式手段传神地还原了青岛老建筑的历史文化风貌。在以青岛广兴里街区里院为原型的积木设计中,“青岛建房所”用积木零件再现了院子的特殊结构,包括楼梯、回廊、玄关、围栏等。与此同时,积木通过绿植特殊件的增加,还原了当初里院内部潮湿环境,植物和苔藓丛生的场景。“我们期望借助积木的形式,在帮助大家激发想象、传播文化和乐趣的同时,让大家感受到青岛老建筑的‘时光记忆’,也为青岛的历史建筑保护和传承发挥作用。”“青岛建房所”设计师周柏成如是说。有别于过往,如今的设计师们在社会议题上展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关怀和更

为深入的探讨。这种人文关怀与共鸣正逐渐成为设计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从台湾设计研究院计划展示的作品中能明显感知这一点。设计创作方式正不断向跨学科、跨领域的方向发展;工业设计早已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更期望通过设计反映或解决某些社会问题。以NakNak海洋废弃物座椅为例,对于四面环海的台湾而言,海洋的环境与资源利用很重要,如何在设计中重新利用这些海洋废弃物,为海洋保护尽一份力成为众多台湾设计师的关注焦点。基于此,座椅椅面由5000个从台湾澎湖海域回收的废弃宝特瓶制作而成,并掺配了蚵壳粉等材料使其成为可循环使用的建材。为提升座椅舒适度,在简洁利落的座椅结构基础之上,NakNak设计团队还重点考量了其尺度与弧度,以求符合人体工学。同时,椅架下方被设计了充足的储存空间,空间内能够轻易摆放大型行李,这使座椅兼具了实用性与美观性,以期更加贴近民众需求。

同样是座椅设计,随香港创意馆ACE创意教育协会参展的香港青年设计师苏远怡期望通过作品“Second Space”(第二空间)让人们关注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个人私密空间不足的问题。“‘住房’是社会高速发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香港,由于住房短缺问题和负担不起的住房市场,不同世代共享平均仅为45平方米的公寓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一辈人都希望拥有可放松的私人空间。”苏远怡介绍说,“为此,‘Second Space’在沙发中上部添加了两片额外的沙发布,通过拉链相连。当拉起拉链,原本开放式的沙发转而成为一个私密空间,带给人安全感。”

文:邹羽涵

图: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中国国家博物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