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四王吴恽”和“四僧”:明末清初的画学朋友圈

11月27日,龙美术馆的十周年序列特展又打出一张“王炸”。从9月初呈现汇聚张大千和齐白石精品佳作的“南张北齐”书画特展

,到11月中开幕的两个殿堂级现当代艺11月27日,龙美术馆的十周年序列特展又打出一张“王炸”。

从9月初呈现汇聚张大千和齐白石精品佳作的“南张北齐”书画特展术展“存在于世”和“多重景观”,倍有眼福的上海艺术圈尚在感叹刘益谦和王薇夫妇何以游刃世界艺术史级的典藏,一个聚焦明末清初“四王吴恽”和“四僧”,名为“群星璀璨时”的专题书画展踩着鼓点,向公众打开了展厅的门。

刘益谦、王薇与策展人谢晓东为“群星璀璨时”特展开幕。  图片拍摄:张婷

“激动”和“狂热”这两个词,是担任展览总策划的刘益谦回首自己三十余年锚定传统书画的收藏历程,而由衷释放出来的情绪。他把它们写在序言里,提到“人生的满足与幸福”,并亲自给展览书写了主标题。

“群星璀璨时”特展主标题,作者刘益谦。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中国绘画史上星簇无数,光耀穹宇,一路映照着文明的印迹和艺术的征途。十七世纪的清初,则是家国社会又一次面临复古和创新并重,文化多元融合的恢弘时代。其时,史称“四王吴恽”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和由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组成的“四僧”,一边代表皇家的官朝正统,一边代表民间的野逸格局,像两个艺术天团,各领千秋,脱颖而出。在龙美术馆的地下第五展厅里,十位禀承隋唐宋元以降的千年造诣,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从中国近代的初端,向我们走来。

“群星璀璨时”展言墙。  图片拍摄:张婷

“群星璀璨时”展览现场。  图片拍摄:张婷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社群文化”这个词非常时髦。我们也知道,事实上“以类而聚”和“抱团取暖”从来就是人性的本能。顺便想一想悠久的两宋王朝、十四世纪的佛罗伦萨,或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每当历史掠过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黄金时代,就会留下一批文人墨客才情争妍的传奇。用策展人谢晓东的话说,天才“在历史上成群结队而来,汇聚成为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要说复杂的社交圈层,三百多年前就名噪一时的“四王吴恽”和“四僧”也完全一样。他们是亲人、师生、同学、老乡,是合作者,是神交者,是忘年友。作为难以被切分开来单个解读的坐标群落,他们交织成一个共同体、朋友圈和生态系统。在展览开幕的现场,谢晓东带领众人拨开时间的云雾,一一细辨各位艺术家的生平叙事、社会背景和创作风范,拆解社交关系,如数家珍。展览甚至还特别配置了一张关系图谱,把这十位创作者的个体人生和群体脉络清晰地勾勒出来。

策展人谢晓东为“群星璀璨时”特展做专业导览。  图片拍摄:张婷

“四王吴恽”与“四僧”关系图谱,制作:阿周。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四王”和“吴恽”:朋友圈六人定律?

匈牙利作家、诗人和记者弗里杰斯·卡林西(Frigyes Karinthy)在其1929年的短篇小说《链条》(Chains)中提出了“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概念,即在现代人类的社交关系里,只要说六次“这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们就能结识地球上任何一位陌生人。

不敢说互为亲友的“四王吴恽”是否部分认同这个观点,毕竟在他们当中带有江苏太仓“王姓”画家这个标签的,就已占大半。

 

“二王”:王时敏和王鉴

同为晚明绘画大家董其昌的学生,王时敏和王鉴这对叔侄(“前二王”)近随董师“南北宗”山水画学思想,远采董源、居然、王蒙、黄公望等众家之长,以宋元笔法为范式,将摹古、拟古和尚古视为毕生的创作路径和艺术追求。

出身明代仕宦望族,却中年退官避隐的王时敏淡泊名利,潜心习画,开创娄东一派,并致力亲授子孙徒辈,成就“清初四王”的翘首。他的作品遵循六法,气息正统,皴擦稳重,设色典雅,无怪晚清画家和评论家秦祖永在其画评《桐阴论画》中提其作品时,给出“运腕虚灵,布墨神逸,随意点刷,丘壑浑成”的高度评价。

作为同族和清初画坛的中坚力量,王鉴虽仅比王时敏年轻六岁,运笔用墨毫不逊色,摹古功力甚至略胜一筹。他擅长山水,章法娴熟有序,王时敏也题画称其“鲜有敌手”。

王时敏,《仿宋元山水册》册页局部,纸本设色,1647年。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王鉴,《仿元人山水册》册页局部,纸本设色,1660年。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师徒和祖孙:王翬和王原祁

出生艺术世家的少年王翬自幼习画,并在19岁的年纪遇到了前辈王鉴,被他慧眼识中。次年,当王鉴把他引荐给王时敏的时候,王时敏已是个花甲老人。然而,忘年师徒的情谊就此展开。

画坛大师带着天资过人的王翬遍览家藏,拜谒名流,为这个仿佛生来就该成为艺术家的青年营造了研习古人和垂心创作的优质条件。因而,得以较为全面梳理山水画传统和笔墨章法的王翬综合南北宗范,将前人的精粹融会贯通并概括提炼,顺利抵达了集成唐宋以来众家风格的绘画境界。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的山水作品卧游天地,干湿结合,雄浑清雅,信手拈来,被誉为“清初画圣”。到了康熙十三年,这位60岁的老人奉诏入京,花了三年时间绘制《康熙南巡图》,并受到皇太子扇书“山水清晖”的褒奖。

在王时敏家里,有个比王翬小十岁的王系嫡孙——王原祁。年龄相近,同修画学,二人自然相互赏识。王原祁早年跟随祖父,山水画风一脉相承,致力摹古而笔锋日渐醇厚,生熟之间,浓淡相生,自称笔力修炼堪比“金刚杵”。王原祁青年入官,成为御用画家,并在晚年促成王翬赴京创作《康熙南巡图》。

可以想象,两个故交的耄耋老人聚首京城,运笔设色,渲染经营,日以继夜地创制帝巡盛景,并以此共同寄托故乡的风貌和家族的况味。“后二王”紧随衣钵,“清初四王”终于构建起圆满的合围关系。

王翚,《山水册》册页局部,纸本设色,1698年。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王原祁,《晴峰叠翠》,立轴,纸本设色,1700年。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交好“四王”:吴历和恽寿平

在这个圆满的合围关系内部,出现了吴历和恽寿平两位艺术家交错穿梭的勾连线索。吴历既是王翬同乡,也是王鉴的学生,和王翬成为同门之后,还获得王时敏的亲授。这位颇有“国际范”的艺术家思想开放,早年研习佛教,50岁转向天主教,直至前往澳门加入耶稣会,成为清代最早的中国传教士之一。他临遍宋元大家,摹古但并不囿于泥古,取法自然,作品苍劲拙朴,皴染有力,晚年还尝试西画构图和明暗技法,成为推进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证。

同样,出身名门的恽寿平诗、书、画无一不精。他不仅是王翬的至交好友,还跨越代际,和王时敏建立起忘年的友谊。然而,世道纷乱,命运多舛,少年时代即出生入死的经历铸就了恽寿平终其一生而崇尚气节的性格,宁可卖画为生,也不应举入仕。他和王翬是圈里最美好的那一类艺术挚友,共游山水,品茗夜话,一起切磋和探讨创作的理想。

由此二人,“清初四王”的品牌终于扩充至“清初六家”,朋友圈如此之大,也这么小;清初画坛,终于星光灿烂。

吴历,《古木竹石图册》,册页,纸本水墨,清代。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恽寿平,《载鹤图》手卷局部,纸本水墨,清代。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四僧”:非主流的高僧们

前面说过,清初画坛并没有因为朝堂的更替而衰落式微,反而却在社会的变革中大放异彩。而和被称作“正统派”的“四王吴恽”相映成辉的,是同时代的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四位高僧。

和“四王”天生主流的体质不同,这四位或是明朝遗民,或是明室后裔。故国灭亡,皆因躲避迫害,不得不落发为僧,“生不逢时”就是他们最直白的底色。既已出世,不陷社交,活在关系图谱的边缘,“四僧”的线索显得简单而纯粹。石涛除了和王原祁曾为合作者之外,和八大终身未曾谋面,但却能够以书信往来而交往密切,实在是一对酷炫的“骨灰级网友”。但仅如此,其余的人生则独自修行。佛前青灯,安静作画,朋友圈中没有然后。

从社会情感上说,可想而知,这四位带着本能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失落情绪。虽然身处界外,但每日面对着山水自然和流离的故土,极具个性的画家们粗旷淋漓,锐意变革,从笔墨当中走向另辟蹊径的道路。从艺术的本质来说,孤独的作画者冲破藩篱,回到主体意识,“借古开今”,将自由精神彻底释放出来。

僧人们活在这个世界和本我的极简关系里,不受任何官体规则和范式章法的约束。他们不拘一格,不守陈规,直面生活,直抒胸臆。无论是道法自然,“以天地为师”的弘仁,还是喜游山川,用繁密的布局和苍劲的笔墨表现胸中丘壑的髡残;无论是满腹愤懑却哭笑不得,落笔张狂而又逸笔草草,将泼墨写意推向高潮的八大山人,还是以“一画之法”贯通山水之道,以笔墨穷尽人与世界的关系,以艺术追踪万物本源的石涛,四位僧人横空出世,意境新奇,给清初的艺术生态注入一股气象有别的生命力。

弘仁,《书画合璧册》册页局部,纸本设色,清代,私藏。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髡残,《为周亮工作山水》,立轴,纸本设色,1661年。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八大山人,《鸟鸭图四条屏》,条屏,绫本水墨,清代。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石涛,《苦瓜和尚山水画册》册页局部,纸本设色,清代。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大师们在静笃的时间长河里,共同谱写出一篇绚烂的诗歌。

在前言里,谢晓东总结了这十位清初大家如何经由元代“文人画”潮流脉络而进行规范和程式的系统整理,并将中国古典主义美学传统推向极致的高度。“四王吴恽”开创画坛的新格局,推动了有清一代的艺术源流;而“四僧”影响日广,尤其十九世纪上海开埠之后,近现代画坛诸多的海派大家受其遗泽。

让人感慨的是,在推动近代中国画向着现代化转型的伟大时刻,无论人生轨迹是平行、交织还是错过,这批艺术家们坚守着文化传统的自觉和信念,追逐着多元文明的守正和发扬。他们惺惺相惜,互为扶持,世代传承而交相辉映。

所以,他们的朋友圈也早已超越了每一位个体,成为一种跨时代的美学取向和总体的绘画理想。

龙美术馆十周年“群星璀璨时”特展海报。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图片来源| 龙美术馆、张婷
作者| 张婷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