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舞者在屏幕上舞蹈,她的身体隐没在几米长的布纱中,在几十个彩色投影仪的照射下,她在玻璃地板上不停旋转,布纱在空中画出连绵的曲线。这个充满感染力的场景,记录的是洛伊·富勒(Loie Fuller)标志性的“蛇舞”,只是,画面中正在纵情旋转的女子并非艺术家本人,而是一位不知名的舞者。
这件作品体现了20世纪初的女性艺术特质:匿名,超越世俗利益与地位界定,相对更加纯粹,充满野性与活力……与此同时,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当时的女性艺术之所以拥有这些特点,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尚未被列入正史之中。
而不久之前(11月11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的最新项目之一,“她们与抽象”特展中就展出了这件作品。这一次的展览依旧聚焦于抽象艺术,不同的是,所有的作品皆是来自女性抽象艺术家,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女性抽象艺术家群体的专题展,展览追溯了由女性艺术家视角书写的西方20世纪抽象艺术史,将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于世人眼前,重估女性对抽象艺术的重要贡献。
“她们与抽象”展览曾于2021年在法国蓬皮杜中心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巡展,呈现了来自全球106位艺术家的500多件作品,在欧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次西岸美术馆的展览,展品均来自蓬皮杜中心的馆藏,因此缺少了乔治亚·欧姬芙、路易斯·布尔乔亚、朱迪·芝加哥等知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但汇聚于此的35位女性艺术家,以不同声音讲述的故事依旧动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抽象的发展是与现代艺术紧密相连的。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叶,西方艺术一直是以再现眼睛看到的图像为目标——这种艺术其实在达·芬奇的时代就已经抵达了高峰,并且在摄影术发明之后走向了穷途末路。
到了19世纪末期,艺术家共同面对一个事关存亡的课题:必须寻找到一种表现方式超越眼睛所见的真实,这便是抽象。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艺术家开始以各种理论为原点发展他们的新艺术,科学、技术、思想领域发生的新变化也被吸收、反映到艺术中。20世纪上半叶,抽象艺术获得了狂飙突进的发展,尽管有很多女性艺术家参与其中,但她们面对的完全不能算是坦途。
这次展览以19世纪末抽象源头的洛伊·富勒的蛇舞表演影像为开篇。紧接着,一排汇集了约35位女性艺术家的照片墙,跨越三个世纪的杰出女性艺术家代表汇聚于此,共同勾勒出一幅群像:现代主义及其后艺术流派的积极参与者和共同缔造者。她们的近百件作品带领观众重访欧洲现代主义先锋派、抽象表现主义、光学与动能艺术、织物艺术等,还呈现21世纪的艺术家安·维罗妮卡·詹森斯(Ann Veronica Janssens)的装置作品,使观众能够体验超越展品,向空间延伸的抽象风格。展览试图超越视觉艺术的范畴,消除对艺术流派的划分和人们对于抽象派的固有见解,重新探讨20世纪西方艺术史所建立起的既有抽象派标准。
每一位艺术家都是西方抽象艺术史的一部分,女性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起源、初生乃至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她们的存在却易于被忽视。“她们与抽象”就是另辟蹊径地以女性艺术家群体为切片,通过不断质询抽象派艺术的既定标准,重新解读自19世纪末至21世纪的西方抽象艺术史。
那中国又是怎样的呢?蓬皮杜中心主要聚焦于西方艺术,还没有收藏过任何中国现代女性抽象艺术家的作品,但她们的存在依然不容忽略。为了让本土观众能更宏观地将中国抽象主义浪潮与西方互联,特展“她们与抽象”独树一帜地将中国抽象艺术运动以文本叙事的形式纳入展览章节,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对话,试图为公众还原中西方抽象艺术史的脉络,辩证地看待艺术发展的共性与特性。与此同时,在西岸美术馆“展厅0”推出胡晓媛个展“沙径”,与“她们与抽象”的女性视角相呼应,以国际和本土双视角重新设施女性对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展览期间西岸美术馆也策划了一系列以中西方抽象为学术轴线的讲座,并潜入“抽象”是什么、“她们”如何造就抽象、“她们”为何被透明化等这些鲜有在专业和公众领域被讨论的话题,为深入了解展览提供丰富的线索。
据了解,西岸美术馆一直以来力图从文化和艺术角度为女性议题提供新鲜视角和深入探讨的机会,更为女性艺术家提供创作土壤以及丰富多元的文化交流和视觉传播途径。让美术馆不仅是展示的平台,更是驱动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冲击甚至是相融相生的引擎。
特展“她们与抽象”也延续了西岸美术馆对女性创造力的关注与支持。借由本次特展,西岸美术馆将再度从本土出发,为公众呈现多场关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展览,以当代女性的潜力、创造力及张力合化出当下的时代精神以回应西方。
编辑/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