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读者们买书时不再只关注一本书的内容或作者,也会格外关注书的装帧设计,特别是用纸类型。在不久前公布的“2022最美的书”名单中,一本用字典纸制作的设计类图书吸引了很多读者的注意,它便是《造园记》,仅仅将它拿在手中,就能获得触感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这是一本园林空间设计师的作品集,选取了其12个代表作品。正文采用单页与筒子页相互穿插的装订手法。书籍纸张的选择匠心独运,以厚薄强烈的对比呼应内容的层次感。富有变化的排版与东方园林的空间古韵相契合,色彩选择淡雅。超薄的字典纸在翻阅时充满了书卷气,与文人建筑空间相得益彰。本书封面只有隐约的痕迹,封面上的大量留白反而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体现了东方的审美意境——空即是有。”——“最美的书”评委会。
日本书法圣手良宽说过,他平生最不喜欢书家的字、诗人的诗和厨师的菜。此话颇可玩味。
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南大赛珍珠故居、美大纸行、柴门、云几、青果、“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餐厅、碧山书局、云书坊24小时书店……每一个,都是南京人心目中的“城市名片”。
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
当你深度了解这些新颖、别致的文化空间后,会发现它们都与一个人有交集——陈卫新先生。
陈卫新是一位设计师,也是一位诗人、作家,在业内颇有盛名。他的设计不那么表现,温和从容,看也好,去也好,是一种舒服的感觉。“设计”甚至会被忘却。借用司空图《诗品》中“含蓄”的说法,这是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1971年,陈卫新出生于扬州东郊一座五进式清代大宅里,在清幽古朴的小镇中长大。受到在文化馆工作的母亲影响,他从小便爱阅读。书读倦了,他就去镇上听扬州评话,看小桥流水,观察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他在自己第一本散文集《鲁班的飞行器》中,深情讲述了在家乡小镇的生活场景:
“……我的头发从胎发开始就一直是一个叫颜志成的人剃的,颜师傅和善,会养鸟,特别是画眉,院子里挂了好多个鸟笼,隐在蟠桃树的后面,叽叽喳喳。偶尔会一刀户外,坐在他家院子的画家下剃头,脑袋被摁着,眼睛还东张西望,于是又被他按的更低。他家斜对面,是一个叫朱玉喜的人家,好像是未来要和颜家‘对仗’一样。朱家喜欢养鱼,金鱼,各色各种,好几缸。院子里长芭蕉,青砖铺地,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少年时经历的种种,让陈卫新慢慢走上设计之路,并始终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一份天然的亲近感。后来,青年的他来到南京,住进楼梯下只有4平方的半间屋里。房间闷热而不隔音,半夜睡不着时,他索性把铺盖卷起来,在床板上画图纸。
“每一条街巷,都是一条文化的溪流”。空暇的时间里,陈卫新还喜欢用脚步丈量城市,感受建筑与人的关系。最夸张的一次,他从长江大桥桥北走到了夫子庙。
因此,住在南京30年,他比大部分南京人要更了解南京。
陈卫新书法作品(附《造园记》内页)
文人造园,诗心设计。陈卫新的文字与园子互文见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二0二二年是陈卫新从事室内设计行业的第三十年,恰逢《造园记》出版。书中选取了陈卫新主持和参与设计的十二个有关园林庭院的项目,对应每一年的十二个月,春夏秋冬,四季循环。
《造园记》序言
“生命之中无数卑微的物件,在布满裂隙的社会语境中,似乎成为一个一个抵抗现代化的象征,让人在关注当下、关注时代潮流的同时,忽然发现自己有可能忽略掉了什么东西。”——陈卫新
作者用纸笔记录浮现于脑海中的思索与感慨、灵光与想象,构筑起他独特的语言空间。本书由学者白谦慎题写书名,郭平、傅元峰、柯军、李安源、许静、薛冰、育邦联袂推荐。
作为地域文化的关注者和传播者,陈卫新先生致力于历史街区复兴、民国建筑研究修复。古人说,文以气为主。平时一个人关注、琢磨什么,想要表达和建设什么,是决定人和文的关键。
从这一点来看,陈卫新的纳与吐就显得突出的广大与博杂,因为他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要造出具体的事物来影响我们大家的空间,这就注定是及物的。
陈卫新,正在以自己的设计呈现时间的痕迹,并见证这个时代。
“云几”照片
文人造园,鉴古观今,虚实相生。在《造园记》一书中:
随园书坊的竹制篱笆墙,青砖铺地,斜向伸展的巨大的朴树,如同一幅静止的画面。迎望星空,风杨树巨大的绿荫间,明月依旧,遥遥指去,如同越过了几个时代。
未见山,因为已经身居山中。未见山过去是一个办公空间,通过院子的切分,成为了一个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民宿,每间房都有一个小院,静享鸟鸣和山风。
廿一熙园是一个昆曲主题文化餐饮项目,有北院的古戏台,也有南院的亭廊演艺空间,对于整个建筑的理解,已经放大为园林,不再是一间一间的房,而是一个收尾相顾,循序渐进的流动空间。
“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设计柴门之初,立意于南京气韵。将原有工业厂房改造,重设春、夏、秋、冬四个小园子,石、竹、木、瓦,让人与自然劈面相逢,期会四时。
宽渡三期位于紫金山中,是两幢老的办公楼,邻近美龄宫,拟名“宽渡·翡翠”。从空中俯瞰,院内绿阴如盖,绿池如碧,仿佛翡翠。
云几的设计,既受到宋人沧浪亭借水的启发,受到苏轼《枯木竹石图》的启发,更将云几所处环境做了贴切而颇具诗意的阅读。
锦上雅集创造的是山中的茶宴。将美食与环境,环境与文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倡简约朴质,让“人”在自然环境之中回归人本身,真是地面对自己。
作者的整个状态,就在眺望与回望之间,心在不焉而又深情不合。如果说海是海岸线描述出来的,海岸线描述出了不同的海,那么可以说陈卫新的设计是海,他的修养、生活趣味、他的诗文就是海岸线,蜿蜒而绵长,造就了他的海的美丽。
陈卫新的建筑设计有一种奇异的魅力,让我们抵达的同时又开始出发,在无限接近的同时又不断地远离。
爱情、艺术、生命,不都是这样的吗?
“最美的书”
设计理念
《造园记》正文采用单页与筒子页相互穿插的装订手法,富于层次内涵。扉页的筒子页对“造园记”字体进行多维度的表达。在第一层维度是浮于纸面与书籍气质相得益彰的黑色题字,第二维度则是隐于筒子页背面的设计字体“造园记”。这款字体富有构成感,提供了另一种关于东方园林的解答,我们希望书籍中所有的元素能够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将其穿插于筒子页之间作为隐喻。
随着书页层层打开,作者的序言表述用横排的英文与竖排的中文在排版上层层递进富于变化,与东方园林的空间古韵相契合,形成漫步于园林的曲径通幽之感。
随后展开的是对十二件东方园林项目详细介绍,我们为每一个园林项目精心设计了一个具有强烈当代抽象意识的极简线性图形,用抽象的线性构成将十二件作品贯穿,代表着当代视角下对于东方园林的解读。在其旁边配以陈卫新老师项目印象草图,二者相互呼应。
在内页的文字中,让十二件作品与中国传统园林名著“园冶”中的十二个园林窗格造型产生对话,以窗格造型构成文字框架,并分别配有十二种线性符号穿插于文字之中。
在纸张选择方面匠心独运,为了契合向园冶致敬的理念,也同时考虑到现代形式表达语言,我们选择了色彩淡雅的棉绒宣为载体,它既有光滑平整的一面以贴合陈卫斯老师园林设计的现代气息,又有着质感粗糙的一面,代表着向园冶致敬的设计初心。园冶原书图版与作者的书法字正反叠印相互映照,再次表达了向园冶致敬的意念。
文字和大篇幅图片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超薄的字典纸,在翻阅时带来了书卷气。在影印照片的灰纸上我们使用了一层淡淡的银色,配以小比例的黑色,赋予图像一种铅华之感。多纸张多质感的表达了东方园林的古韵之美,以厚薄强烈的对比呼应内容的层次感,与文人建筑空间相得益彰。在装帧方面选择了锁线装,以贴合书籍的东方文人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