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在美术世俗化的发展中,浙派消沉,吴门画派代之而起。所谓“吴门画派”,就是以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与仇英——为代表的画派。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之后,吸取元朝被推翻的历史教训,发展生产,鼓励垦荒,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抑制豪强,促成了明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

明代的艺术会怎样发展呢?

元朝的水墨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元朝虽然灭亡了,但元朝的那些天才的画家并没有随元朝的灭亡而死去,他们依然用画笔按照原有的风格去创作。如果明代的艺术就这样延续下去,那么,元代的辉煌灿烂的水墨山水画不就自然而然地延续到明代了吗?

但是,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朱元璋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反元,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同样反元。因为元朝的绘画风格表现了对国家、社会的一种消极、淡漠的精神,而明朝要求画家表现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南宋为国家的命运奔走呼号的绘画风格为朱元璋所欣赏。

然而,朱元璋对画家的管理又是残暴的,如果画家不表现朱元璋所提倡的南宋的艺术风格,而表现元代的艺术风格,就会被杀掉。元四家之一的王蒙被杀,罪名仅仅是在宰相胡惟庸私邸看画。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被捕入狱。究竟是何罪名,我们不得而知。出狱后,不久就死了。

 

直接死于朱元璋屠刀下的元代画家还有陈汝言、徐贲、周位、周砥、王行、盛著、杨基、孙贲等人,张羽是被抓到监狱将要处死时自杀的。可以说,活到明朝的元代画家,几乎全部被杀。

这样,元代的绘画风格被消灭了,代之而起的是南宋的艺术风格。与这种转变相适应,以戴进、吴伟为代表的浙派应运而生。所谓“浙派”,就是师法南宋院体画的风格,以粗犷豪放见称,这种风格成为明初绘画的主流。

戴进本是民间画工,宣德年间进入宫廷画院,画技首屈一指,却受到排斥,离开画院。从此,淡泊名利,清高绝俗。戴进虽然没有创造出名垂千古的杰作,但是推进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映,农夫、渔民、村妇都成为他表现的对象,例如《牧牛图》《渔乐图》等。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牧牛图。横30.6厘米,纵38.6厘米。来源/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配图

明代美术最杰出的成就是世俗化。在朱元璋之后,统治者放松了对意识形态的统治,世俗纵逸之风盛行,严重地冲击着封建礼教。

渔乐图。横43.5厘米,纵17.4厘米。来源/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配图

对封建礼法,人们由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反对变为公开抗衡,或者如鲁迅所说,人们“不以纵谈闺帏方药之事为耻”,一向以礼义廉耻为重的士大夫,公开出入烟花柳巷、勾栏瓦舍,尚艳成为时尚。一向简朴敦厚的社会习俗,变为浮华竞胜,“见敦厚俭朴者窘而笑之”。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变为读书人卖文求生的时尚。

在美术世俗化的发展中,浙派消沉,吴门画派代之而起。所谓“吴门画派”,就是以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与仇英——为代表的画派。

明四大家力求恢复元四家的绘画风格,文人画再次成为主导的绘画潮流。但是,时代不同了,元四家不可能复活了。从总体上说来,元四家绘画为了自娱,明四大家绘画为了赚钱。因此,明四大家的作品缺乏元四家那种脱俗超逸的意境。沈周出了名,求画者众,他无法满足要求,就命弟子捉刀代笔。他的友人刘邦彦写诗道:

“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

文徵明、沈周都请人代笔,签上自己的名字,出售假画。

美术的世俗化: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子畏,生于1470年,那年是庚寅年,所以名叫唐寅。寅与虎有联系,所谓“寅虎卯兔”,所以,他的字就叫伯虎。

提起唐伯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风流才子。这是因为在了解中国美术史之前,先读过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看过电影《三笑》。在电影中,唐伯虎风流倜傥,神采飞扬,出口成章,才华横溢。他偶然看到太师府的丫头、美丽女子秋香,竟然到太师府卖身为奴,经过许多曲折,终于得到了秋香。以后他参加科考,状元及第,至于他的绘画,更是天下无双。

其实,电影中的唐伯虎,不是真实的唐伯虎。现实中的唐伯虎生活坎坷,使人同情。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唐伯虎强颜欢笑。来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片段

唐寅出身于平民家庭,父母在苏州开了一家酒食店。由于苏州是一个“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的胜地,所以,一家酒食店也可维持平静的生活。只是父亲鉴于自己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决心让唐伯虎读书中举,于是,花重金请老师教唐伯虎读书。

唐伯虎的一生,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是考场风波。唐伯虎二十八岁时,即1498年8月,在南京参加了乡试。结果,他高中举人第一名,即“解元”。从此,唐伯虎也自称“唐解元”。

这就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今后,无论怎样失意,遇到怎样的不幸,他都自称“唐解元”或“南京解元”,来夸耀自己这段辉煌的历史。

就在唐伯虎高中解元这一年的冬天,他坐船经京杭大运河到北京,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会试。这成为唐伯虎命运的转折点。

考试以后,有人揭发唐伯虎考试作弊。唐伯虎被锦衣卫抓到监狱中,严刑逼供。

奇怪的是,这件事当时没有结论,给这件事做出结论是十年以后的事,那时唐伯虎已经四十岁了。结论是:所谓作弊,纯属子虚乌有。但是,这件事对于唐伯虎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毕生的。经过半年牢狱之灾,唐伯虎虽然被释放,但是,被贬官为吏。这是唐伯虎一生的痛。

二是人生沉沦。唐伯虎灰头土脸地回到了苏州。他看到的是别人的白眼和耻笑,甚至夫妻反目,妻子离他而去。这时,唐伯虎心碎了。唐伯虎此后多年未娶,一直到四十岁时,才娶了第三个妻子,叫沈九娘。后来小说家妙笔生花,说唐伯虎有九个老婆,就是从“九娘”演绎出来的。小说家给唐伯虎安排了幸福的生活,既有“三笑”,又有“九美”,她们陪伴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是何等的幸福!但是,现实生活没有小说的诗意。

前途,没有了。家庭,没有了。事业,没有了。希望,没有了。

最初,他受不了这种打击,用苦酒去麻醉,用声色去解脱。这时,唐伯虎画了一些低俗的绘画,写了一些低俗的诗歌。

三是出门远游。摆脱低谷的道路在哪里?他说:“士可杀而不能再辱。”唐伯虎像许多艺术家那样,出门远游。他感叹说:大丈夫虽不成名,江南第一才子怎能蜗居于此!黄鹄要飞了!骏马要跑了!1501年,三十一岁的唐伯虎乘船,沿大运河北上。这时,唐伯虎画了许多山水画,卖画谋生。他吟诗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播。但是,他的生活依然贫困。

四是桃花庵里桃花仙。唐伯虎饱览名山大川之后,在苏州建了一个桃花庵,居住于此。他的狂傲之气少了几分,隐士之情多了几分。这时,唐伯虎三十八岁。他建桃花庵的经费,只能靠卖画筹集。所以,这时的唐伯虎拼命作画,什么都画,只要能挣钱就好。他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建成了桃花庵。这是一个很大的花园,广种松、竹、兰、梅,但种的最多的是桃花,唐伯虎自称“桃花仙人”。这里很快成为唐伯虎饮酒会友、谈诗论画的地方。沈周、祝枝山、文徵明都成为这里的常客。

五是痛苦晚年。唐伯虎晚年,生活困难,“厨烟不继”。生活困难,则心情郁闷;心情郁闷,则借酒浇愁;借酒浇愁,则常年卧病;常年卧病,则不能作画;不能作画,则生活困难。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苦挨时光,终于在他五十四岁时,驾鹤归西。

唐寅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世俗化。他的绘画表现的是世俗的人,而不是圣贤;表现世俗的情感,而不是圣洁的宗教情感,某些作品甚至带有世俗的色情。

唐寅最有趣的作品是《陶谷赠词图》,它表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陶谷赠词图。横102.1厘米,纵168.8厘米。 来源/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配图

陶谷是赵匡胤手下的一位大臣,奉命出使南唐,在南唐后主李煜面前,态度十分傲慢。南唐大臣韩熙载,设计教训这位傲慢的大臣。宫妓秦蒻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装作陶谷的崇拜者,深夜到陶谷馆舍拜访。道貌岸然的陶谷看到美丽的宫妓,不能自持,脱衣解带,成就了一夜风流。临别时,陶谷竟然难分难舍,写词为赠。

第二天,李煜设宴招待陶谷,那陶谷依然盛气凌人。韩熙载提议宫妓献曲,陶谷见宫妓出来,似乎面熟,一时想不起来,但听那女子弹琴唱曲,唱的竟然就是自己赠给秦蒻兰的词。那弹琴女子就是与自己一夜风流的女子,陶谷羞愧得无地自容。

唐伯虎写诗一首,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一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泥鸿”,即雪泥鸿爪,就是鸿雁在雪泥中留下的痕迹,这里是说,陶谷写的那首词,留下了一夜风流的痕迹。“当时我作陶承旨”,是说如果我是陶谷,那妓女本来就是我的旧相识,我当然就不会面红耳热了。

画中陶谷拈须倚坐榻上,旁置笔墨纸砚,前面燃着红烛。秦蒻兰束发高髻,绣襦罗巾,坐弹琵琶,情态生动逼真,正是赠词前后的情景。背景之树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布局得体。

唐伯虎具有特色的作品是仕女画,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明人曾说:“画家人物最难,而美人为尤难。绮罗珠翠,写入丹青易俗,故鲜有此技名其家者。吴中惟仇实父、唐子畏擅长。”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王蜀宫妓图。横63.6厘米,纵124.7厘米。 来源/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配图

《王蜀宫妓图》是唐伯虎工笔仕女画的代表作。画家表现了宫妓侍宴前盛装打扮的生活片段。这四个宫妓,身着对襟道士服,头戴莲花冠,两个正面,两个背面,服色两浓两淡。宫妓神态各异,一人侧面照镜;一人手持盘子,上面放着化妆用品;一人为女友理裙;一人双手比比画画,似在说话。四人互相呼应,和谐统一。四个宫妓为什么这般打扮?唐伯虎题跋说:“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这段跋语,有事实根据,表现了蜀主的荒淫腐朽。

唐伯虎又题诗一首:“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这首诗说,宫妓穿着道人的衣服,戴着莲花的帽子,每日到紫微宫陪君王宴饮。这是过去的事了。从后蜀到现在,已经过去五百年了,但是,外面的花柳不知道后蜀时代的宫妓都死去了,依旧柳斗绿色,莲花争艳。自然界是永恒的,人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

《秋风纨扇图》,既表现了美人,也表现了炎凉。秋风凉了,一个美人,还拿着一柄纨扇,怅然立于秋风之中。唐伯虎题诗道:“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秋风纨扇图。横39.3厘米,纵77.1厘米。来源/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配图

秋天了,天气凉了,扇子应当收藏起来了,这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吗?与佳人感伤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有一个汉朝的典故。

汉成帝有一个嫔妃,是一位美貌才女,叫作班婕妤,深得成帝宠爱。但是,不久后成帝迷恋赵飞燕,班婕妤失宠之后,创作出了不少辞赋作品,表达自己的心境,其中最著名的是《团扇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诗中说,天气热的时候,团扇总在身边,给您送来清风。等到秋风来临,团扇就会被扔到一边,与团扇的恩情就此断绝了。

从此,团扇成为一个典故,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宠的象征,被后代广泛引用。如唐代王建的词: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可谓自抒胸臆,打上了自己情感的烙印。

对于明代仕女画的评价,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

“唐宋以前无论男女,颊部都是丰肥的。庞儿像是方形的,离不了‘浓丽丰肥’四字的形容词。明朝以后,紧紧地变了,颊部是瘦俏的,庞儿像个三角形。……以前画的是仕女,现在画的是美人。以前的体态是端庄的、稚壮的,现在的体态是轻盈的、娇小的、妩媚的。从前的人物画,丑好老小,必得其真,现在的人物画讲究的是悦目的曼丽之容,失却美术的真谛了。”

这位学者受当时思潮的影响,认为元代之后的美术乏善可陈,于是对明代的仕女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其实,美术贴近生活,贴近世俗,不仅没有失去“美术的真谛”,反而接近了“美术的真谛”。

唐伯虎晚年画了一幅山水画《西洲话旧图》,把淡泊功名、醉心山水的精神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上题诗一首: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功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西洲话旧图。横52.3厘米,纵110.7厘米。来源/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配图

画面中有两个人,一个是画家自己,另一个是画家的朋友西洲。周围是一片与世隔绝的风景,茅屋、奇石、芭蕉、竹子。我们可以想象,与画家为伴的是清风明月,春兰秋菊,没有烦恼,没有追求,画家的心就像周围的山水一样,与世无争。好友分别已近三十年,今日相逢,喜不自胜,各诉衷肠。画家的诗,紧扣“话旧”二字。诗中前两句写道,五十年来,淡泊名利,轻狂豁达,傲世忌俗,光明磊落。第三、四句说自己清贫:四海之内,都知道唐伯虎的名字,但是,有谁能相信,唐伯虎连喝酒的钱都没有呢?第五、六句是自谦之词,家中虽然有几本书,但是,很惭愧地告诉你,自己不配称为学者,而众人都说我是神仙,哪里能呢?以上都是“话旧”。最后说,尽管狂放不羁,纵情诗酒,隐居世外,但是,有一件事不能放松,不敢稍有懈怠,那就是不能损伤笔下所画的天地风景。

《春山伴侣图》是唐伯虎笔下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山水画。

 明代绘画的世俗化:你可曾好好看过唐伯虎的画?

春山伴侣图。横43.7厘米,纵81.7厘米。 来源/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配图

清代人吴修说,“所见子畏山水之精,无出此图之右者”。这个评价是公允的。画面上崇山峻岭,树木稀疏,山间点缀茅屋(这是中国山水画的特征之一,茅屋往往很小,很偏僻,但千万不可忽视,因为那就是画家居住的理想之地,即使没有茅屋,我们也可以想象画家准备在那里建一个茅屋)。一道瀑布从岩间流出。溪边岩石上对坐着两位高士,饮酒吟诗,观赏山景。唐伯虎题诗一首:“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沙堪坐静无尘。”

这首诗写道,高士二人,加上春山这个新朋友,就是三个人。高士不厌其烦地担着酒去寻访山中春天的美景,终于寻到一个观赏春光的好去处,就是“泉头池上石”,这里可以听泉声,观山色,逍遥终日。这里“软沙堪坐”,寂静无尘,确实是一个观赏山景的绝好地方。那么,谁能够坐在这里,心无杂念,没有功名利禄的烦恼呢?那就只能是唐伯虎自己,或者还有他的好朋友。景表现了人,人表现了情,情说明了景。确实是佳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