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中国最有侠气的古都,浪潮下求逆袭

这是中国最有江湖味的古都。

这是中国最有江湖味的古都。

金庸最偏爱这里,在自己的武侠小说里提了260多次。120回的《三国演义》,也有近四分之一篇幅的故事发生在这里[1]。而近年来大火的古装剧,如《庆余年2》《梦华录》等,也都在这里取景。

兵家的刀光剑影之下,正是湖北襄阳。这座充满侠气的古都,不仅原样保存着中国最宽的护城河,还有经久不衰的超强IP加持:郭靖和黄蓉誓死要守护这座城池,诸葛亮也可能从这里出山。

然而,和人气爆棚的西安和洛阳相比,这座繁华了千年的“侠气”古都,却显得低调。

 

图片

襄阳,一个自带江湖气息的名字。

江汉平原上的襄阳城,扼守汉江水道,连接南北,通达东西。而这座城池本身山环水抱,易守难攻,天生就是一座军事堡垒。

最高端的城防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式。为了御敌,襄阳古城的护城河宽度冠绝古今,天下独步。

城北利用水深浪急的汉江为天然屏障,其余三面为人工挖掘的护城河。其护城河总长5060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可达250米[2]。远远望去,城高且固、濠深且宽,不愧为“铁打的襄阳”。

图片

(图/pixabay)

正因其显赫的军事地位,从诞生那天起,襄阳就和刀光剑影结下不解之缘。

2700多年前,国力日渐强盛的楚国联合巴国击溃邓国和随国,将今天的襄阳地界纳入疆域,开启问鼎中原的征程。

公元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将荆州治所迁到襄阳,自此奠定了襄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东汉末年这个群雄并起的混战时代,却是襄阳最高光的时刻。此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关羽水淹七军,一个又一个妇孺皆知的三国传奇在此接续上演。

公元1134年,岳飞率领宋军在此反击金兵,成功收复了襄阳六郡。这是南宋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时年31岁的岳飞,自此一战成名。

如果从公元前殷商武丁伐荆楚开始算起,一直到1948年刘邓大军逐鹿中原发起的襄樊战役,襄阳才结束了战争的使命。

近3000岁的襄阳城,经历了近172次史书有名的战争[1],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更是不计其数。某种程度上,襄阳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战争史,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也难怪,襄阳能折服“大侠”金庸。这份强烈的吸引,让金庸以襄阳保卫战为背景,写出荡气回肠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

他笔下的郭靖和黄蓉,为抵抗蒙军,坚守襄阳,最终喋血。他们还为女儿取名郭襄,这个“襄”字正是来自襄阳。

(图/pixabay)

当然,襄阳吸引的不只有“武功高强”的大侠。

在京杭大运河以前,黄河、长江都是东西走向,只有汉江大体呈南北走向,成了勾连南北的要道。地处汉水两岸的枢纽位置,襄阳自然成为了“南船北马”的商贸中心,招徕南北的商贾和货船。

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诗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见襄阳正处于南北交通枢纽之地位。

明清时,汉江江岸曾有九街十八巷,经纬交织的街道旁罗列着数百家老字号店铺,鄂、川、豫、赣、陕、闽等11省的商人和行帮在此建造了21座会馆[1],足见其经久不衰的枢纽地位。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城也一样。一个举足轻重的“铁打”古都,终究没能逃脱现代化冲击下衰落的命运。

图片

跌落的漕运,最失意

南北之中的地理位置,塑造了襄阳特殊的军事地位。而当南北对峙的可能性不再,这种“武侠之气”就显得没有多少价值。

更要命的是,一条铁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水路交通逻辑。

要知道,汉江曾是自南北方向服务于33朝古都的漕运生命线,3200余年来都是仅次于大运河的“襄汉贡道” ,是华中通往中原和京师的要道[3]。

1906年,中国第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京汉铁路终于建成,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直接受益的就是线路的终点武汉。走上铁路时代的武汉,从过去茶叶交易的码头,迅速发展壮大为繁华的工业都会。

图片

(图/pixabay)

也正是因为这条铁路,中国第一座引自西方技术的钢铁厂落在武汉。这座汉阳铁厂为中国带来了最早的工业化,并且产能一度居于亚洲第一,人称“东亚雄厂”[4]。

京汉铁路更是牛到“拉出”两座省会:郑州取代了原本的河南省会开封,石家庄则从小村庄逆袭为河北省会。

而这条名副其实的“黄金路”,却成了襄阳衰落的起点。“铁打的城池”也抵不过真正“铁路”的冲击,水运时代造就的襄阳,没能及时赶上铁路时代,自此一落千丈。
昔日秦陇地区的运输,大多通过汉江进入长江。河南的交通,有一半是通过许昌和邓州到达襄阳。
20世纪初叶,京汉、陇海铁路相继通车后,一条通南北,一条连东西,构成了全国交通的大十字。自此陕南货物改走陇海铁路运出,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5]。
而襄阳依靠的汉江,这一次彻底被这个中国大地上巨大的“铁十字”给打败了。京汉铁路并未通过襄阳地界,襄阳的交通枢纽地位就此不保,逐渐黯淡下去。

图片

(图/pixabay)

放眼整个汉江水域,曾经漕运要道的衰落直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

2018年,汉江湖北段完成货运量2191.0万吨,赣江完成货运量8509.3万吨,湘江完成货运量9247.7万吨。汉江的长度和水流量虽然都是赣江、湘江的数倍,但货运量却不及对方的三分之一[6]。

伴随漕运地位跌落的,还有这座军事名都的知名度。

新中国成立后,当襄阳与遥望汉江的樊城合并,各取一个字,起名“襄樊”。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名字,伴随了这座城市60多年的时间,直到2010年,襄阳之名才得以恢复。
改回名字只是一瞬之事,而在此之前,襄阳也慢慢恢复起曾经损伤的元气。这座跌惨的古都,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图片

宝藏的小城,再现“侠气”

新中国成立后,地处内陆的襄阳长时间都在蛰伏。直到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始三线建设,襄阳期待的机会终于出现。

由于大量工业和交通项目落户中西部,汉丹、焦枝、襄渝3条铁路纷纷“上马”,襄阳终于有机会拥有自己的铁路。

但襄阳的追求并不止步于此。彼时,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在襄阳的邻居十堰落脚,十堰一跃成为“车城”。说不羡慕是假的,襄阳也希望能分到一杯羹。1983年,襄阳等来了二汽新的生产基地,开始在造车路上一路狂飙。虽然起步晚,襄阳车却能紧密契合市场需求,最终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图片

(图/pixabay)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生产格局属于“缺重少轻无轿”,即缺乏重型卡车,少有商用车,几乎没有轿车。因此襄阳的造车一开始就以市场上匮乏的轻型车为主[7]。2020年,襄阳在汽车产业辐射力排名中已经排进全国前十[8],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车城”。

此外,襄阳更是主动求变,早早瞄准新风口。

早在2010年,襄阳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功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生产基地。虽然襄阳前年的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只增长了7.3%,但新能源汽车却同比增长了50%,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更是达到215.6%[9]。

汽车产业本身上下游联系紧密,以汽车产业为基本盘的襄阳,也成功坐上了湖北省内第二把交椅。2017年,襄阳超过曾经的第二名宜昌,成为湖北经济第二城[10][11]。

五年后的2022年,襄阳的GDP达到了5827.81亿元,超过洛阳的5675.19亿元,成为中部六省非省会地市GDP第一城[12]。回望2010年,那时襄阳GDP只有洛阳的三分之二[13][14]。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也没忘记自带的文化宝藏。

这几年,襄阳诞生了许多热门古装影视作品。像《庆余年2》《梦华录》《妖猫传》等,都是在襄阳唐城进行拍摄的。襄阳唐城也成为继横店之后最受欢迎的影视拍摄地之一。

图片

(图/《梦华录》)

虽然如此,但受制于中西部交界的尴尬位置,周边人口较少,作为三线城市的襄阳依旧难以抵挡人口流失的趋势。

当东风集团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襄阳的汽车工业同样受到影响,相关人才也流向武汉。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襄阳的常住人口约为526.1万人,相比2010年减少了约23.9万人[15][16]。

这座落寞的漕运古都,其实已经是中部普通地市的佼佼者,但还是难以逆转大城市强劲的虹吸。你可以说襄阳很平凡,但它绝不普通,在大城市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的襄阳,正为中部崛起寻找新的答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