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带大家看了一些工艺学科的毕展,但毕竟是属于纯艺领域,那如果纯艺遇见设计的话会发生什么?可能武藏野美的工艺设计学科会带给大家一个新的答案!
Industrial Design
武藏野美
< 工艺工业设计学科 >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INTERIOR and CRAFT design
INDUSTRIAL
INTERIOR
CRAFT
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工艺工业设计学科,
其实大致上跟所有高校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科相似,
但因为架设在美术大学里,
对模型工艺的高度重视。
比起实际上能使用能量产的产品,
经常会出现一些天马行空甚至是概念端的作品。
顺带一提ID科的很多学生同时也是WF的常客(对,很多胶佬)
我们来看看沉稳的工业设计能与艺术碰撞出怎样的能量吧!
·· Mobility ··
移动手段
今年ID科毕设主要探讨的是未来世界的移动手段。
它们不仅仅停留在‘自动驾驶社会中手动驾驶会变成怎样’或者‘自动驾驶/信息社会中人们如何寻找安慰’这些话题上,而是进一步踏出了思考的步伐,这让我觉得非常好。此外,许多作品在设计上有很强的说服力,形状和功能性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
Tartaruga
2040年以后,移动不再仅仅是为了运输,而是为了满足更高的自由度和无目的性的需求,且人车关系和汽车形状的改变也会极大影响未来的出行方式。同学设计的汽车Tartaruga 注重了灵活和自由的移动体验。
摆脱了目前汽车中因车身大小而决定等级、空间效率浪费严重的局限,提出了一种通过将空间分割成方形来区分内外的简单移动性概念。这个设计很可能考虑到了可以进行模块化组合,并具备多功能运用的可能性。
而且,内外装的造型主题统一得很好,设计上非常巧妙。
···
COCOON
20XX年,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共存的时代。
心理负荷的增加源于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影响,这种负担已经持续了三年。人们甚至感到与他人见面都变得困难,外出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现实世界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促进健康的生活,帮助那些心理上受困的人,同学设计了一种身心健康的恢复性移动工具。
···
Neutrino
在自动驾驶中,人们将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移动】。随着受动型CASE移动工具的增加,享受轻松移动的方式成为趋势,但仅仅是【轻松】是否代表了CASE的全部价值?
如果我们尝试让移动更加主动、有趣,如何呢?
那些经过精确编程并且运行的CASE移动工具,它们突破了常规,带给乘客一种刺激的体验。
这种像过山车一样的绝妙移动方式,为什么不让它成为我们自动驾驶世界的一部分呢?
让自动驾驶的世界更适应这种刺激的移动方式,或许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让刺激的移动变得触手可及。面对挑战,认真对待【玩乐】。
人们开始真正体验【挑战性的移动】。移动,不仅是便捷,更是刺激。
以【自动驾驶社会中移动本身的乐趣】为主题,提出了即使在自动驾驶中也能像过山车一样享受移动过程的提案,这可能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考虑到车辆间通信以及包括道路在内的城市发展,这种移动工具的提案或许会变得越来越具备现实性。
升降的再定义
剔除无用的部分,创造新的价值。追求交通工具的新形态,探索融合效率与舒适性的下一代设计。
在个人移动工具中,通过重新审视‘升降动作’并尽可能简化,提供更无缝且无浪费的移动体验。我认为这是降低移动障碍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然而出了为未来世界提出解决方案的学院派工业设计之外,也有单纯靠精湛的模型技术或者独特的造型取胜的作品。
VOYA
非常具有未来性的造型。
同学是以在海上旅行的邂逅为主题制作的游艇。已经脑补了很多部SF电影舞台了。
(顺便一提作者居然在毕设结束后把模型丢掉了我看了都心碎了……说是太大了真的没办法保管……)
太亚比了……工业设计也可以有如此浓厚的个人色彩,是摒弃了所谓概念价值完全展现了工业美和个人审美的作品。
···
这位同学同时也在WF出展贩售自己设计的移动器具模型。可以看出来他对移动器具的想象力和造型力,那毕设真的就是洒洒水了……
···
然而天赋点不在造型却点在涂装的同学也有,这位同学虽然提出的是房车的新方案,但精湛的涂装技术让人非常有现场感。
顺便也欣赏一下他的兴趣作品,可以看出同学涂装的做旧技术也非常到位。
···
这位同学的设计其实是可以各自合体的机体,可玩性非常高!这种专注于可动性的作品也非常有财团B风范。
···
顺便借这位同学的作品来详细看一下大家的毕设精细到何种程度。这位同学提出的是全地形可行走的移动装具,可以看出详细到尺寸比例都有严格的控制,进而制作相对应的实物模型说明。
而关于模型制作,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大家的细节部分做得非常精致,几乎没有出现表面质量问题。另外,比起Fusion360,武藏野美的学生大部分会使用Blender,这可能也是技术风潮的一个走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