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梁八柱"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四梁八柱”不仅是一个工艺术语,更是一种独具东方智慧的结构美学。它是以木构架为核心的建筑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表达方式,不仅承载了建筑物的重量,更支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秩序与精神表达。
作为一种模数化的体系,它在功能上强调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与结构的稳定性,在文化上则承载了礼制、等级、风水等丰富内涵。
从恢宏的宫殿到精致的民居,“四梁八柱”贯穿了不同规模、不同用途的建筑类型,成为中国建筑大美的核心密码。
01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四梁八柱建筑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木结构寺庙的代表,它不仅在建筑技术上达到了当时的巅峰,也在美学和文化意义上展现了独特魅力。
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结构采用了四梁八柱的构架方式,四根主梁支撑着大殿的屋顶,八根柱子则分布在四角和中间的位置,为整个建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东大殿的屋顶较为宏大,采用的是重檐式设计,四根主要梁将屋顶的重量均匀分布到柱子上,这样可以防止建筑因为重量过大而发生沉降或变形。在这种结构设计中,梁柱的每一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东大殿的整体空间呈现出“中轴对称”的设计风格,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谐对称”的美学要求。
通过精密的榫卯工艺,每一部分都得到了稳固的结合,保证了整个结构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在佛光寺东大殿中,这种结构不仅保证了建筑的强度,还使得整个建筑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避免过大的震动或变形。
为什么称佛光寺东大殿为中国第一国宝,梁思成原话是这样说的:
“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即在梁思成看来,佛光寺的东大殿之所以可称为“我国第一国宝”,是因为它绝无仅有地集结了四样唐代艺术于一体:唐代木结构建筑、30多尊唐代佛像雕塑、唐人题记、唐代壁画
佛光寺东大殿作为最古老的四梁八柱建筑之一,展示了这一传统建筑形式的技术精湛与文化深度。正是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大美”,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传,成为不可替代的建筑瑰宝。
02
北京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 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 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太和殿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采用了典型的木构架体系,其中“四梁八柱”起到了框架支撑的作用。
横向梁架通过斗栱将屋顶的重量分散到立柱上,为建筑提供了极佳的承重性能。柱在殿堂内形成主要支撑框架,柱与梁的分布采用了“金柱明间”的布局模式,使空间既稳固又灵活。
太和殿的72根柱子,分成前后6行,每行12根。这72根柱子,按其承重功能可分为三圈。
红色圆点,用绿线连在一起的是外圈檐柱,支起下层屋面的屋檐。黄色圆点,用蓝线连在一起的是中圈重檐金柱,支起上层屋面的屋檐。黑色圆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是里圈“内金柱”,其上安斗栱、铺天花梁、立童柱。童柱上架设抬梁式构架,撑起上层屋顶。
太和殿的四梁八柱结构将功能性、艺术性与文化象征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大美”。这一结构形式不仅在技术和美学上成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同时也为后代建筑师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03
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区,尤其是在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地区最为典型。
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传承。徽派民居不仅因其建筑形式独特、装饰精美而著名,更因其结构上应用了四梁八柱的传统建筑智慧,在传统木构建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徽派民居的建筑设计,尤其在屋顶、梁柱的构造上,保留了大量四梁八柱的应用,
不仅支撑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还在结构上体现了“天人合一”以及家族、社会伦理的文化象征。
通过对徽派民居中四梁八柱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建筑形式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和社会背景中演化与传承。
由于徽州地区山地较多,地形起伏不平,建筑师们通过巧妙地调整梁柱的位置,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需求。
徽派民居中常见的“合院”式布局,梁柱既保证了屋顶的稳固,又划分了院落内部的功能空间。
第一进正屋的明间称前厅,第二进正屋的明间为后厅;以前厅为尊,祭祀等活动都在前厅举行;经前厅至太师壁后,设置了隔门通往后进院。
后进院地坪高于前进院,形成前低后高的地势;厅的左右是卧室;前后两厅太师壁后都设置有楼梯;此种组合方式能够以模块单元的形式再次延伸,形成三进、四进、多进堂,每进堂高一级,同样是所谓“步步高升”。
徽派民居不仅仅是建筑技艺的展现,它还承载了浓厚的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徽派雕刻艺术、墙面装饰以及院落布局紧密结合,呈现出一种文化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徽派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等工艺,在梁柱的构架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梁柱本身常常装饰着精美的图案和象征意义的雕刻。
在许多徽派民居中,梁柱的顶部或柱身上刻有富有象征意义的花鸟、龙凤等图案,表达了对幸福、安康、财富和长寿的美好祈愿。这些装饰不仅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感,也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的大美,源自其对结构与文化的双重追求。梁柱之间,力学与美学共生,既奠定了建筑的坚实骨架,又承载了天地之道的哲学思考。
四梁稳固,八柱分序,不仅是构筑空间的智慧,更是秩序与和谐的象征。在这一体系中,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融为一体,呈现出端庄与灵动并存的独特韵味。
正是这种以“四梁八柱”为核心的体系,赋予了中国传统建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让它在岁月中书写出经久不衰的东方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