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年长者的目光如尹秀珍那般坚定且清澈。艺术不仅是她表达见解的通路,更是她生活的方式。她对日常保持着敬畏,敏感地探入其内丰富的细节当中。物质性的材料灌注入观念,成为激活知觉的线索。尹秀珍以她特有的细腻、温润实践着“以柔克刚”。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近期举办的个展“刺天”里,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再度向公众显现。
> 尹秀珍,《刺天》
展览的序幕是一个闪回。曾参展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的作品《飞行器》在此复现。农用手扶拖拉机与上海桑塔纳轿车化为飞行器的两翼,它们象征着生产力的进步,是工业文明时代在加速的象征。机身前部则是由铝皮和日常用品模拟制作成的波音747经典形象。它赋予时间更大的加速度,连通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群。2008年,这件作品首次展出时,将3个交通工具嫁接在一起的是不同人穿过的白色旧衣服。而16年后,白色的外罩从钢铁骨架上脱离。色彩缤纷的旧衣布料缝合成一片天空。这片天被从飞行器背部延展而出的锥形金属刺针穿透。刺针长达15米,给人一种直达高天的感受。本次个展的主题“刺天”即由此而来。然而在这里,碎裂与缝补动作的对象却是同一片天空。刺破,意味着人类走向宇宙深处的冲动与勇气。缝合,则象征着彼此间的交融与团结。尹秀珍在这里提及了中国上古的神话故事 — 女娲补天。补天的材料是凝固着平凡者记忆的载体,补天者是一位果敢的女性。
> 尹秀珍,《蚊子》
> 尹秀珍,《荆棘器》
天,不再是需要被征服的自然边界。在尹秀珍的词汇表里,天有着织物一般柔软的质地,它是一个阴性词。自1990年代初从事艺术创作以来,尹秀珍便尤其擅长剖析物质材料的感性内核。在她手上,建构世界的材质变得相当柔韧。同时,个体私密的经历与集体共有的情愫构成叙事网里的经和纬,编织出温暖的景观。她曾将自己的创作方式归纳为“搜尽经历打草稿”。衣服,恰恰是经历、记忆、情感的最佳容器。她将衣着看作是人的第二张皮肤,其中的每一根纤维都含有生命力,它们是灵魂的居所。同样,鞋子承载着肉身的重量,陪伴我们走过四季。100只鞋子的故事被征集来,每只鞋与一条针织筒袜模拟的“腿脚”相连。那些业已脱离身体的衣物,好似一段段感性的碎片。观众在肢体的丛林里边行边思。近年来,尹秀珍还尝试对织物材料进行“提炼”。纺织品片段先浸泡在瓷泥中,泥浆渗透所有缝隙。入窑烧制后,衣料随高温化为乌有,而瓷泥带着织物的纹理,进入结晶阶段,变得坚硬无比。在艺术家看来,那最终提炼所得的,犹如得道高僧的舍利。肉身已灭,但觉行永存。
> 尹秀珍,《断舌》
佛学概念给予尹秀珍精神上的滋养。她的创作调用着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展览中,1080位参与者的气息将玻璃器皿塑形,那是六根协同一呼一吸的形状。气息不仅是生理活动产物,更是精神上的持续动力。1080这个数字来自佛学,意味着凡人成佛的十层境界,每一层境界里均有108种烦恼需要被断除。艺术家和受邀而来的参与者通过创作进入一场感官的修行。口与舌亦在新作中有所体现,琉璃铸造的断舌相对而立,含有唾液的水盛在玻璃吹制的“克莱因瓶”内。无论是进食赏味,还是争辩、表达自我,人们皆需耗费口舌,但艺术家只留下了器官的隐喻及其分泌的物质,将无谓的内容消音。因此,那些字面意义上关乎声音的作品呈现出“大音希声”的面貌。尼龙袜与钢圈组成相似于音膜的元件,拼合成声波形态的装置。听觉维度的声音转译为视觉及触觉维度的尖锐。空气虽然未发生任何振动,但人的观念却觉察到了强震。悬挂在另一处黑色空间的“金喇叭”有声地播放着旅行者一号飞船携带的金唱片。声波撩动喇叭表面附着的黄土,空气的涟漪使它们如尘埃般飘落。
> 尹秀珍,《目光影壁》
尘,是尹秀珍一直在意的微观日常。她将各种粉末堆放在直径仅有2厘米的钢筋上,命名为“繁尘”。她也将“塵”字“鹿在土上”的构字法通过动物标本和模型复制出来。尘土,既指向现实,又关怀着渺小的生命。蚊子是常被忽略的“尘”,蛭形轮虫也是生存力极度顽强的“尘”。观看者通过孔洞、裂隙凝望这些微尘发出的光,其结构譬如凿壁偷光。光的元素也延续至《目光影壁》这件新作。眼球所反射而出的高光被捕捉、放大,化成一道抽象的风景。目光,看向外部的大千世界,也表达着不同主体的内心。影壁,是屏障,但同时也是一扇通透的窗。与光相对,使光亦无法逃脱的黑洞也登上了展览的舞台。黑洞引申为欲望,也指向那些晦暗的日常。尹秀珍回归她最经典的创作手法,收集了各式黑色的物件,将它们罗列于墙,围合成与光产生张力的隧道。那深邃的黑暗,走向了尘土的反面,揭示着宇宙的宏观。
> 尹秀珍,《安全出口》
恰如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巫鸿所言:“展览涵盖了从宇宙到微尘的连续维度,以当代艺术为媒介触摸这个大至极大、小至极小的辽阔场所,关键在于人的存在。”无论是内宇宙还是外宇宙,尹秀珍30载以来一直不变的正是立足于人的基点。此处的“人”并非抽象的观念,而是具体的生存体验。在一点上,她的艺术具备了“完全本土,完全世界”的特质。人,是当代艺术的世界语。而人又是时间里的存在、是被时间所塑造的存在。展览里还有着艺术家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私密经验:《偶然与必然》展现了时间留下的那些素描般的痕迹,《安全出口》则是家庭成员的一次集体联动,或行走、或奔跑的家人令人倍感诙谐与轻松。从小我到大我之间往复循环,尹秀珍的艺术始终温柔地聆听着差异,争取着共识。她不愿重复自己,仍然寻求不断的突破。天地人所构筑的现实终将被超越,那拓宽至宇宙幅度的时空,回荡着艺术家发出的思考电波,标示出她独到的智慧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