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中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举办,使中国作为当时现代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拍卖市场中,从之前的籍籍无名,一跃迈过千万门槛。也正是在这一年,宗峰开始他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在近二十年的收藏历程中,他的收藏不仅囊括了市场上位居一线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同时也密切关注不断生长中的新一代青年艺术家。无论是单纯作为提升幸福感的艺术消费,还是严肃的艺术投资,宗峰都有他独到的观点和判断,也在多年市场的磨砺中变得愈发老辣。
99艺术、K空间创始人杨凯与藏家宗峰展开对话,聊聊他的“收藏经”。
“收藏当代,学费你是必须要交的。”
杨凯:
从2008年起你就开始收藏当代艺术,算起来也有近二十年了,可以说影响了一大批西安乃至西北地区的收藏家们将目光从传统领域转向当代。看到你家里藏有曾梵志、周春芽、加藤泉、刘韡等等中国当代艺术史中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并且都是精品,与我们分享下你的收藏心路历程?
宗峰:
我的收藏说起来也特别简单,跟我从小学画画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后来慢慢开始做生意,但是这个爱好始终都在,情结也在。08年的时候我刚好有一个项目结束,拿到了一笔钱,那个时候又遇到金融危机,市场上基本没人买东西,我去了几家北京798的画廊,背后就有人说“最近有个西安的傻X买东西,买的挺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那个时候没人买了,你要买就挺出众。所以大家可能就迅速知道西安有一个谁在买当代。
后来和越来越多艺术圈的朋友认识,他们还真没有给我推荐作品,就是自己感悟。朋友给你推荐要买谁的、不买谁的,显然不合适,就是尽可能的买,买一些好的作品,我理解的好的作品就是能够打动我的作品。当然也买了一堆很烂的东西,买当代艺术品,学费你是必须要交的。后来在收藏的过程中遇到比如曾梵志、周春芽等,刚好那是还没进入价格快速上涨的阶段,就买了一些他们的作品,包括后来在拍卖行上也买了一些。那时周春芽的作品其实还不是很热,我买了包括《桃花》系列、《红人》系列等,基本上是完整的周春芽作品的收藏。
周春芽
《桃花春风》
120 × 150 cm,布面油画,2006
宗峰收藏
“收藏的是作品背后那段历史。”
杨凯 :
2010年我和春芽第一次到你们家来,印象很深。
宗峰:
是的,一晃都15年了。反正收藏这个事,我觉得不要把它做得太认真,所谓的“不要太认真”就是你不要有压力,而且预算真的得是闲钱,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盈利的期待值,那就错了。
杨凯:
所以说买当代艺术,你并没有想过是作为投资?
宗峰:
投资也是要考虑的,当然把收藏作为投资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明确:
第一,收藏的是作品背后的那段历史,我觉得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你看现在国内的一些美术馆,其实他们对当代的收藏几乎是零,他们不愿意面对当代艺术家正在进行的创作,包括一些一线的大美术馆,他们的收藏体系如果用当代眼光去看的话,确实会有一些问题;
第二,要有基于投资的收藏方法。我觉得也没有特别复杂,就是要高度关注市场。艺术家们从三线、二线进入一线,你要能跟得上。艺术家频繁出现在展览上,包括群展和个展,出境率特别高,那就值得关注。用这样的方法,一般都会盈利。
做收藏,我觉得就基于这两点,要么做市场,要么就按照中国艺术史来收藏。
周春芽
《朋友篇3号》
72 × 60 cm,布面油彩,1996
宗峰收藏
杨凯:
你的收藏大部分是从艺术家手上购买来的,还是从二级市场来的?
宗峰:
主要是二级市场。当然关系好的一些艺术家也给我画过画,但都是以“朋友”为前提,那就不是买卖了,和买卖没有关系。我拿出来卖行不行?可以,但是怎么好意思呢。这不是钱的事。
周春芽
《绿狗》
200 × 150 cm,布面油彩,2000
宗峰收藏
“我们总说当下的市场不太好,可是一旦出现节点上的作品,你看那个价钱会不会下来?”
杨凯:
前面你说过要按美术史收藏,这是怎么考虑的?
宗峰:
按照美术史收藏会更复杂,想拿到节点上的作品是很困难的,我们总说当代艺术当下的市场不太好,可是一旦出现节点上的作品,你看那个价钱会不会下来?下不来。我当时开始买当代的时候,像张锐已经收藏很多了,李冰在收藏界也比较传奇,我跟他们的关系都非常好,平常交流也很丰富,但买什么其实大家不会给你具体意见的,这个过程当中只有你自己知道该买什么。
曾梵志
《面具系列 1997第3号》
150 × 130 cm,布面油画,1997
宗峰收藏
杨凯:
在你这快二十年的艺术收藏中,有没有专业顾问帮你把关买作品?
宗峰:
也不是把关,因为你是要拿真金白银去买作品,这个事我觉得专业的人可能更慎重。除了了解信息,还需要知道真实的交易。交易我看的的确比较少。
我比较喜欢那种勤奋、善于思考的艺术家,跟他们交流,看似话不多,其实聊开了以后还真的都能成为朋友。
杨凯:
举个例子?
宗峰:
曾梵志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在艺术圈基本上大家都知道是性格比较冷淡的那种。我和他交流、接触成为朋友后,反倒觉得他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人,和他相处特别轻松自在。
宗峰(左)与曾梵志作品
“随着认知慢慢提高,你就知道艺术作品背后真正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杨凯:
对于选择收藏哪些艺术家的作品,一方面是要有连接,还要有情感因素,当然最重要的是认知,体会艺术家给你的感受。
宗峰: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机遇,你开始收藏所进入的那个点和你产生关系,你就能有深刻的认知去收藏。之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包括艺术家举办过的展览,了解他的创作思路以及对未来的一些规划,艺术家本身独特的风格,甚至是聊天时的表达,其实都在作品里边了。
尹朝阳
《广场 》
460 × 300 cm,布面油画
宗峰收藏
杨凯:
对那些正在进入当代艺术收藏的朋友们,你有什么建议?
宗峰:
我的建议是,一般对于个人来说,能够系统性地收藏中国艺术史的机会很少了,比如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重要节点85新潮时期的作品,以个人的财力是买不起的。85时期重要的作品,绝不会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一共就那么多件,就那么些艺术家。真正做收藏的人,都知道这些作品的价值,轻易都不会放手的。
所以对于个人收藏,我收藏的态度就是玩幸福感,不一定是建立完整的系统性收藏,从个人幸福感出发就很好。当然还是应该了解基本的艺术史,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关注市场的起伏,之后进入艺术圈你自然就知道,不用别人告诉你一定在什么时候去买。最初的时候,可以多看少动手,大部分收藏家都是在最开始一两年的时候特别冲动,其实回过头看入手的作品质量并不好,但随着你的认知慢慢提高了,你就知道艺术作品背后真正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再就是,和这个圈子里的人多接触、多看展览,尤其是看那些频繁参加群展或者个展的年轻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可能是投资艺术品的回报率最高的,但同时风险也是最大的。
韦嘉
《say goodbye IV》
220 × 180 cm,布面油画,2007
宗峰收藏
“艺术品一定是在大环境背景下生存的。”
杨凯:
不少人收藏的逻辑,一是看艺术性,第二是作品背后的观念。对于艺术市场表现好的作品,艺术家本身学术水平也是较高的。但市场有高低,经济不好市场价可能低一点,经济好就井喷。对此,你怎么看?
宗峰:
中国当代艺术除了艺术价值以外,市场价值还是要整体看宏观经济状况。经济环境好,艺术品跟着涨,而且涨的幅度有时候是惊人的。目前的经济大背景跟以往的情况不一样,如果理解成以往的那种困难或者是危机,我觉得可能也不对。
杨凯: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对艺术家来说是否也是一个挑战?
宗峰:
其实艺术家反倒有更多的机会,因为在这个时候,艺术家所关注的东西更多、更丰富……但是我们的艺术家,有时候很懦弱,面对很多问题时不太敢发声……当然,今天发声都很困难,很多东西都没法说。
韦嘉
《货郎途 Ⅱ》
260 × 180 cm,亚克力画布,2008
宗峰收藏
“不停地在挑战,这个过程是特别开心的。”
杨凯:
你也有关注一些年轻艺术家,你收藏年轻艺术家的标准和逻辑是什么?
宗峰:
我觉得就是个性,不管是摄影也好,绘画也好,看的就是独特性。能吸引你眼球的就是独特性,所有人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所谓的方式就是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或者角度独特。我是挺感性的一个人,财务方面也没什么认真的规划,喜欢这个艺术家就去买,至少觉得心里是喜悦的,全当消费就完了。
加藤泉作品
宗峰收藏
杨凯:
即便有了闲钱,购买或出手的时间点也很重要,所以你在收藏前会做大量研究吗?
宗峰:
这和我画画的情结有直接关系。虽然学到那一点知识或者小技巧,跟今天的当代艺术根本无法对接,但在当时自认为是能够接得上的,就这样进入这个圈子后,不停地在挑战,这个过程是特别开心的。
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紧接着又进入迷茫的一个阶段,然后再看东西再学习,不断地补充知识,然后又通透了,通透以后觉得特别开心。当代艺术的系统是相当复杂的,搞清楚历史脉络是一方面,但当你面对当代艺术收藏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情况。
杨凯:
因为有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整体的判断和修养。
宗峰:
当代艺术收藏就是没有确定性。
杨凯:
艺术品收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不仅仅是赚钱,更是一个针对你的知识、逻辑结构和世界观的挑战。当代艺术就是在现场,不像古代美术史已经成定论了。对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价值判断的问题,对于未来价值判断的眼光需要独到。你对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是什么?
宗峰:
我的个人判断还是凭兴趣更多一些,就像刚才说的那种收藏的幸福感,另外就是挣钱。50%幸福感,50%挣钱,其实很简单。但是永远做不过按照艺术史来收藏的那种专业团队,他们收藏的质量是很高的,业余跟专业,悬殊其实很大。
尹朝阳
《传说》
180 × 150 cm,油彩 画布,2005
宗峰收藏
“一定是一代更比一代更强。”
杨凯:
在西安像你这样的藏家多吗?
宗峰:
现在应该也有一两个,最初在收的时候也买了一些不好的作品,比如美女图式,或者是照相写实主义,当然业余的收藏很容易被那些东西迷惑。那些东西好看,符合传统审美,或者符合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审美。其实还没有把当代艺术搞清楚之前,那种错误是极其容易犯的。
杨凯:
从整个艺术生态角度来说,你觉得在未来当代艺术会在西安蓬勃发展吗?
宗峰:
我觉得蓬勃发展比较难,这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问题。十三个朝代在这儿建都,传统的东西根深蒂固,包括审美。说到水墨画,他们首先看的是工复杂不复杂,以及复杂的程度怎么样。
刘韡
《东方 No.5》
400 × 1000 cm (五联作,400 × 200 cm 单联)布面油画,2015
宗峰收藏
杨凯:
这很危险。
宗峰:
从当代角度去看,那是太危险的一件事。其实现在80后、90后,包括00后这一波人,尤其是从海外回来的,他们的观念、看问题、看艺术的角度完全不是传统的眼光。这一代人现在介入收藏挺好的,同年龄段的艺术家也没有什么大的风险。我相信,艺术史和艺术收藏都是一波人推一波人。有些人说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我不赞同,我认为一定是一代比一代更强,比如说,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的视野要比50后开阔太多了。
当80后、90后、00后的一些藏家经济独立、成长起来之后,会让西安当代艺术生态的蓬勃发展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