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泰特美术馆的重磅大展“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正在浦东美术馆内展出中,约80件英国国宝级艺术家透纳的原作真迹吸引着观众们前来观展。在这些作品中,有着约40件水彩画,它们是本次展览绝不能错过的看点之一!
为什么建议大家一定要来看看透纳的水彩画?
水彩画有着独特的清透美感,但也因为材料性质的特殊性,比起厚重的油画颜料,这样的纸质作品有着更严格更高的光照要求,通常更难保存和维护。即使在泰特美术馆中,也少有机会能见到如本次展览这般大量的透纳水彩画同时展出。
“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中部分水彩作品局部
水彩颜料具有半透明性质且颜料颗粒较细,附着力相对较弱,这使得画作表面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湿气、光照和温度变化等会导致颜料扩散或褪色。此外,纸张作为载体,容易受潮、发霉、泛黄、或因酸化而脆化。因此每一幅能留存至今的真迹,都堪称奇迹。
据展览策展人伊丽莎白·布鲁克介绍,因画作保护等原因,展览中所有水彩作品,在此次巡展结束后将回到泰特仓库,并进入长达十年的“休眠期”,不再对外展出。
展中部分水彩作品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之后去到英国泰特美术馆,也再难有机会见到它们。本次在浦东美术馆的展览,或将成为我们距离这些珍贵作品最近的一次,也可能是亲眼见到它们的唯一机会。
本次展览呈现了包括《蓝色的瑞吉山,日出》、《威尼斯大运河,以及安康圣母圣殿和大柯内尔宫》、《从冰海向上望塔库尔针峰》、《海与天空》等泰特美术馆“压箱底”的重要水彩佳作。它们是透纳艺术生涯的璀璨明珠,也是世界级的艺术珍品。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蓝色的瑞吉山,日出》
© Photo: Tate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从冰海向上望塔库尔针峰》
© Photo: Tate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海与天空》
© Photo: Tate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蒙特维冰川上的布莱尔小屋》
© Photo: Tate
展中部分水彩作品
《蓝色的瑞吉山,日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水彩画之一,曾创下数百万英镑的天价拍卖额,本次展出后吸引了众多艺术名家和行业媒体以及艺术爱好者慕名来访。
《蓝色的瑞吉山,日出》展出现场
透纳着迷于从湖面上看到的瑞吉山峰的独特外形,他创作了众多瑞吉山的水彩习作,在同一地点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对其进行描绘,这使他能够在不同的光线条件、或是透过经常环绕着它的薄雾探索其外观。《蓝色的瑞吉山,日出》捕捉到了黎明时分太阳开始驱散黑夜时的雄伟山景。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蓝色的瑞吉山,日出》多处局部
© Photo: Tate
将冷暖色调的水彩渲染进行微妙的调和,并与富有肌理的笔触相结合,再现了这一清晨时分的静谧与奇妙。透纳将上色表面刮去后露出一小点白纸,然后再用白色粉笔淡淡点缀,勾勒出高悬于空中的金星以及它在平静湖面上的倒影。宁静的场景被前景中狗追逐水禽的喧闹所打破,也凸显了透纳风趣的一面。
北京大学渠敬东教授评价道,透纳是一位卓越的水彩画家, 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几乎鲜有人比。他开启了水彩的伟大时代,突破传统上认为水彩只是一种彩色素描的观念,强调水彩的精神性。他将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和水的流动性发挥到极致,用“薄涂法”打造空气感,让画作更具诗性。
展中部分水彩作品
18世纪的最后十年里,透纳创作水彩画时使用的颜色都是低调的蓝色和蓝灰色,饱含忧郁的情感内涵。而将近50年后,当他读到歌德的《色彩理论》时,他发现自己已经从消极的、阴郁的色彩发展到了积极的、充满活力的色彩,后期作品中明亮的黄色和红色就是证明。本次展览中也可以见到这一转变。
这些水彩画是艺术史上的丰碑,承载着透纳的情感、思想和对自然的观察。展览“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透纳艺术世界之门,与他的“崇高”感同身受。
来现场近距离观赏和学习透纳水彩创作技巧,看他如何用这一媒材探索光影和氛围,亲眼见证大师在挥洒自如的落笔与晕染之后,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壮丽风景画跃然纸上,成为艺术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