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鸾凤”是我国传统吉祥纹样中典型搭配,常见于官式建筑中做装饰纹样。据目前研究资料来看,“鸾凤”纹样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图组合分析,对其朝代演替下的鸾凤文化流变的探究较少。文章将“鸾凤”的从神话传说的虚幻中解离出来重新置入中国文化背景中,通过古籍相关记载的归纳与整理,辅以文物实物进行佐证,梳理出鸾、凤文化流变发展脉络,再以承乾宫正殿“鸾凤和鸣”软天花纹样为例解析在建筑彩画独特的艺术表达。
彩画作为重要的室内装饰方式和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代官式建筑中达到了新的高峰。其中,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类,其主题纹饰多以龙、凤、鸾等元素组合成的纹样为主题,突显等级秩序及显赫地位。
图: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 明代宣德御窑瓷器
一、“鸾凤和鸣”纹样的元素辨析
(一)鸾、凤物类争议
早期关于“鸾、凤之分”存在争议。郭沫若认为玄鸟就是凤凰,《离骚》《天问》中也有类似观点。但经古籍文献梳理,多处可见鸾、凤非同的论证。《山海经》中“鸾”“凤”二字多次同时出现,说明鸾、凤一体的观点缺乏说服力。汉《淮南子•地形训》不仅加强了鸾、凤非同一物类的观点,还暗示了凤高于鸾的等级关系。唐代《艺文类聚》指出凤、鸾象征凤凰并同属鸟类,羽毛颜色是区分二者的关键。清代《营造法式》中绘有鸾、凤形象图示,此时鸾、凤尾羽形状差异较明显并存在雌雄之分。
(二)鸾、凤形象发展辨析
鸾、凤虽非同一物,但形象除尾部略有差异外基本相似。凤凰形象在古籍中记载较多,鸾鸟记载较少,可借器物辨析其形象演变。先秦古籍中,凤凰尚无固定形态;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青铜器出现鸾纹与凤纹,鸾纹等级次于凤纹。汉代鸾鸟形象在古籍中鲜有详细记载,但汉代出土文物可初窥其形象特征。魏晋时期,鸾鸟形象刻画更加丰富细腻。唐朝古籍中鸾、凤形象有明显辨别特征,瓷器多绘凤纹,墓室中的鸾鸟多呈起舞之态。宋代延续凤纹主要纹饰,着重刻画凤鸟的头部与尾部,鸾鸟形状同唐代无异。元至明,瓷器与妃嫔饰品上鸾、凤形象区分明显,明代鸾凤组合成为固定构图模式。清代,鸾、凤形象开始趋同,渐而以鸾为凤。
二、“鸾凤和鸣”纹样的文化流变
(一)“龙凤”“凤凰”“鸾凤”组合演替
龙、凤、鸾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具有吉祥寓意,百姓将其绘于衣物、器物及饰品等用品上。凤纹最早出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象牙骨器上的双鸟纹中,龙的形象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墓穴中由蚌壳堆塑而成。鸾的出现应不早于凤。龙原为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对象,秦汉后成为帝王象征。凤凰在汉兴火德时一跃成为与龙并列的顶级祥瑞,龙凤组合形成吉祥纹样。晋代鸾、凤被视为崇高的精神追求与祥瑞太平的象征。隋唐时期以后,武则天推动“凤”属性进一步转阴,龙凤组合形成阴阳平衡。宋后,龙成为帝王专属象征,凤则映射女性成为皇后象征。在此期间,百姓对吉祥愿景的向往推动了“凤凰”“龙凤”向“鸾凤”演变。“鸾”在民间文化的催化下逐渐替代“龙”与“凰”组成“鸾凤”,构成“鸾凤和鸣”的吉祥纹样。
图: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二)“鸾凤和鸣”性别语义演变
鸾鸟亦有雄雌之分,分别名“鸾”与“和”,而凤也为“雄性”。“鸾凤”组合不似“凤凰”与“龙凤”达到阴阳平衡。其一,鸾凤和鸣纹样中的“鸾”与“凤”仅为二者统称,着重强调两物类不再指出雌雄之分。其二,在民俗传说中,“鸾凤”组合后的一方性别在原有基础上发生转换,凤为雄性,鸾为雌性。
三、“鸾凤和鸣”纹样在官式建筑中的彩画表达
承乾宫为故宫东六宫之一,为明清两朝为妃嫔的住所,顶棚绘鸾凤和鸣软天花彩画,为清初原物,是故宫唯一以鸾凤和鸣为主题的天花图案,整个软天花制作工艺代表了清初彩画作与裱作两工种工艺结合的最高水平,堪称故宫软天花之冠,下文借此为例对“鸾凤和鸣”的纹样应用进行整体分析。
(一)组成要素
承乾宫正殿明、次间三百整块软天花中,圆光内凤鸟与鸾鸟绘制精良,构成中心主题。二者左右相顾,上下相随,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太极图案延伸。火焰宝珠处于圆光内正中央,岔角内绘宝珠吉祥草,共同营造出鸾凤和鸣,夫妻和谐的空间氛围。
图:承乾宫明、次间软天花
(二)构图特征
“鸾凤和鸣”在整体构图上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独特审美。其一,构图凸显对比统一,常见于“一鸾一凤”、“鸾凤穿花”等形式。其二,呈现对称均衡性,每块天花外方内圆,中部纹样围绕火焰宝珠呈现整体对称性。其三,隐含阴阳平衡辩证思想,与郭氏太极图极为相似,在构图上达到“尊差异求共性”的整体秩序感,增添了飞翔舞动的节奏韵律感。
图:鸾凤和鸣软天花构图分析
(三)色彩关系
清代彩画色彩艳丽,“鸾凤和鸣”软天花彩画纹样中,虽色彩组合丰富鲜明,但整体仅用冷、暖两色调进行对比调和,与彩画的等级、纹样、构图达成一致。
图:鸾凤和鸣软天花
四、结语
鸾、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吉祥之物和传统文化的独特象征。本文从形象发展、构图演替、性别语义演变三个方面探讨了鸾凤文化流变,并以“鸾凤和鸣”软天花彩画为例,深入解读了其在彩画上的元素组成、构图特征以及色彩关系,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与审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