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在成都,盐田千春如何继续连接红线?

就像A4美术馆馆长孙莉第一次见盐田评价的那样,她的作品与自身的性格有很强的反差感

从日本落地成都,盐田千春一直忙着在现场展厅的空间里拿线团缠绕、整理着这次在A4美术馆个展“宇宙回音”的装置作品。

就像A4美术馆馆长孙莉第一次见盐田评价的那样,她的作品与自身的性格有很强的反差感。她是一位“安静又略微有点害羞”的艺术家,与她作品里感受到的要将人吞噬、淹没的强烈情感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她更像是我们身边内向又敏感的普通“i”人朋友。

图片

《从DNA到DNA》行为艺术、装置,1994

Photo:Matsunaga Kayoko

尽管在德国生活了26年,但走出工作室的她仍是“异乡人”。在留学期间,她三年内搬了九次家,那时的她经常早上醒来,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盐田说自己只有再次回到创作中才能找到平静。于是,坐在床上,拿起毛线,她开始围绕着床编织,试图为自己创造一个专属空间。

图片

之前在京都精华大学,盐田也尝试过传统的架上绘画,但她总觉得自己的油画作品“像是在哪见过”。为了突破平面创作的局限,在1994年澳大利亚堪培拉交换留学期间,她不惜将自己身体倾倒一种对皮肤有害的红瓷漆,完成了《成为画》这件行为艺术作品。

跳出束缚后,22岁的盐田才重新获得了在空间“作画”的自由,过去她画笔下的线条也自然地替换成了现实生活中可以触碰的“线”。

图片

《DNA的对话》旧鞋、红色线,2004

“来自DNA的对话”展览现场,

波兰克拉科夫Manggha日本艺术和技术博物馆,2004

Photo:Sunhi Mang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手中的钥匙》旧钥匙、威尼斯船、红色线,2015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展览现场

Photo:Sunhi Mang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最开始盐田创作的方式十分直接,在《从DNA到DNA》中她利用自己的身体、红色的毛线,将厚纸板、布制成的细胞固定在天花板上,最后以一股毛线拧成的绳索与地面自己相连。正如作品所揭示的基因与创作者的紧密关系那样,在这件盐田第一次找材料完成的装置作品里,“线”慢慢也成为了她作品的创作基因。

当然除了“线”,在这一时期盐田还大量运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创作,在众多行为、装置作品中都能明显看见“她”个人的身影。为了继续学习,1996年毕业后盐田搬到了德国,成为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学生。从《尝试与回家》中一次次跌落土坑,到《盥洗室》里用泥水一次次冲洗自己,这些都成为了她试图找寻自我以及身份意识、记忆的行为艺术实验。

图片

曾经盐田把自己与日本比作成“盐”与“水”的关系,过去居住在日本她说自己很少思考自己是日本人,而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她才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柏林墙倒塌后,很多艺术家自发的前往聚集到这座城市。友好的创作环境成为了盐田在德国留下来的原因。但现实中走上街头,亚洲面孔的她仍然一眼就能被人看出外国人的身份。

图片

图片

《外在化的身体》,牛皮、青铜, 2019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展览现场,

东京森美术馆,2019

Courtesy of Kenji Taki Gallery,

Photo:Sunhi Mang, 

Photo Courtesy:Mori Art Museum, Tokyo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她清晰地“看见”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们身后“无形”的红线,在命运的安排下交织、缠绕在一起。但人潮退却后,盐田又该如何在没有人的舞台上表现人的存在呢?在早期行为艺术实验里频频出现的“线”,再次进入了她创作的视野。

在身体“缺席”的舞台上,她选择用布满空间的线条来表达那些看不见的事物、无形的存在。过去习惯了将自己包裹起来的她,首先将目光转移到了我们日常穿的“服装”纤维上。

“我用裙子代表身体的缺席,不管水冲淋多少遍,人的皮肤的记忆不可能被洗掉。”如盐田所说,通过这些被人使用过的旧物,她把无形的记忆具象化。在2001年第一届横滨三年展上,29岁的盐田就凭借这件“用水不断冲洗十三米长的泥污裙子”的大型装置《皮肤的记忆》,拿下了大奖在日本艺术圈一举成名。

图片

《聚集—追寻归宿》

行李箱、马达、红色2014/2021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展览现场,

东京森美术馆,2019

Courtesy of Galerie Templon

Photo:Sunhi Mang,

Photo Courtesy:Mori Art Museum, Tokyo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图片

《未知的旅程》金属框架、红色线,2016/2019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展览现场,

东京森美术馆,2019

Photo Sunhi Mang,

Photo Courtesy:Mori Art Museum,Tokyo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经过这一次身体“缺席”的成功创作后,盐田开始频繁将目光转移到那些保留了其他人使用痕迹、记忆的旧物品上。为了收集鞋子、钥匙、床、椅子、裙子等这些充满记忆的旧物品,盐田甚至还在德国工作室外租了一个存储的仓库。

有时打开一个旧手提箱里面有主人的旅行物品清单和孩子们不再穿的衣物。五花八门的鞋子有的是婚礼穿的,有的则是孩子运动会穿的……收集物件确实需要时间和精力,但这一过程让盐田感到充实,她说:“这些旧物件如同相册一样展现了各种故事,仿佛填补了她的某种缺失。”

而在使用“线”与各式各样的旧物品组合尝试中,盐田在展厅空间里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创作风格的材质和艺术表达方式。

图片

没有观看门槛,盐田的作品特别“出片”。就像日本漫画、动画里人物角色情感冲突最激烈时,突然出现的某个黑白或静默画面,冲破了二次元来到了我们的现实世界。与那些画画的主人公一样,在空间中呈现这样强大视觉冲击力的盐田,也有些特别的人生经历。

在移居德国的第九年,33岁的盐田就被确诊了癌症。面对生死,她以病床上接受“化疗”的自己为灵感,用黑色的毛线围绕病床上沉睡的年轻女性编织,创作出了这件取名为《睡梦中》的大型行为、装置艺术作品。

图片

《睡梦中》金属床、床上用品、黑线,2002

“另一个世界——十二个卧室的故事”展览现场,

瑞士卢塞恩艺术博物馆,2002

Photo:Sunhi Mang

图片

《时空的反射》

白裙子、镜面、金属框架、黑线,2018/2019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展览现场,

东京森美术馆,2019

Photo:Sunhi Mang, 

Photo Courtesy:Mori Art Museum, Tokyo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盐田的创作灵感来自个人的经历与情感,但在大型装置作品中往往她将细腻的女性情感藏在集体史诗般庞大的叙事里。在进行“自我”创作的同时,盐田也在编织着身边人物的“群像”。在2015年盐田就代表日本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凭借红色丝线以及18万把世界各地收集来的钥匙创作的装置而被国际大众熟知。

从最开始《DNA的对话》中波兰当地的数百只鞋子,到《积聚――寻找归宿》里在德国大量收集的四百只老式手提箱,再到《手中的钥匙》来自世界各地的钥匙“雨”,如同铺天盖地的潮水,这些在展厅里用红线连接的大型装置作品整体视觉呈现出了磅礴的气势。

图片

《沉默中》

烧焦的钢琴和椅子、黑线,2002/2021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展览现场,

东京森美术馆,2019

Courtesy of Kenji Taki Gallery

Photo:Sunhi Mang,

 Photo Courtesy:Mori Art Museum, Tokyo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图片

《内与外》旧木窗,2009/2021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展览现场,

东京森美术馆,2019

Courtesy of Kenji Taki Gallery

Photo:Sunhi Mang, 

Photo Courtesy:Mori Art Museum, Tokyo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the artist

不幸的是2017年在收到森美术馆个展邀约的第二天,盐田时隔12年的癌症再次复发。已连续遭受孩子流产、父亲离世等痛苦打击的盐田,身心再次跌入谷底。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准备展览,没有放弃创作的盐田终于在2019年的森美术馆完成了自己最大规模的个展“颤动的灵魂”。

当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她说:“这是我第一个离死亡如此近的展览,让我重新思考生存与死亡。”而特殊的病痛经历也促使盐田用牛皮、青铜创作了象征自己身体碎片的装置作品《外在化的身体》。在《关于灵魂》的作品中她还用视频的形式采访了她女儿同龄的儿童,倾听了他们关于灵魂的思考……

图片

就像进行一次短暂艺术驻留项目,盐田提前一周就“住”进了成都的A4美术馆。相比于将“现成”作品搬进展厅,她更喜欢在美术馆展厅里进行现场创作,与创作空间直接进行对话,来调整自己的作品。

“它们就像是绘画的笔触在空间中的延伸”盐田看着展厅里这些被她亲手搭建、编织成网的线,描述着自己用线在空间中作画的感觉。对她而言,现场创作的过程也像是一段漫长地重新梳理、治愈自己的过程。

对于“线”这种看似柔软又坚韧的材料,她说它们会紧绷、松弛、断裂,或者打结,用它们创作莫名有一种世界逐渐展开的可能。

图片

图片

《犹在窗中》旧木窗、红色毛线,尺寸可变,2024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Shiota

一根红线也能连接宇宙。沿着A4美术馆的楼梯向下走,悄然出现在右手边的一根红线,连接着盐田此次展览“宇宙回音”的重重帷幕。红色的线如同粘腻的血液细胞喷薄而出,脆弱如蛛丝的它们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反而给人一种旺盛生命在涌动的错觉。

在众多相互交错的红线中,有15扇来自西南地区各个年代的旧窗,由盐田在成都本地的二手市场里挑选出来,并在现场将它们用红色毛线有序的排列“嵌”在展厅空间而成作品《犹在窗中》。

盐田说自己很喜欢中国“庄周梦蝶”的故事,甚至在《犹在窗中》这件装置作品的里面,还特意藏了一扇来自四川西昌某座道观的雕花老窗。在展厅现场看向这些被红色丝线围绕的木窗,盐田说有时她也不确定自己是在窗户里面还是外面……

图片

图片

《你在祈愿什么?》纸张、白绳,尺寸可变,2024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不同以往盐田作品里经常讨论的较为深沉的生死话题,这次她在西南地区的新展更为治愈、温暖。

“轻松”“舒适”是52岁的盐田提及成都这座城市时脱口而出的词语。来到成都后,她在A4美术馆旧馆麓湖附近看见老人带小孩出来玩,也收获了A4美术馆的策展人李杰自编的图书《童年美术馆》,这都触动了盐田的好奇心,“当孩子们创造一个新星球时,会构建怎样的世界和规则。”

作品《你在祈愿什么》(“What Do You Wish For?”)向全国儿童征集了约5000份愿望,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四川西南地区的儿童。他们用水彩在纸上涂抹出五颜六色的梦想,有的说想要变成一只蚂蚁,有的只是单纯的想跳舞,或者考出一次好成绩,其中还有希望生病的妈妈早点好起来这样让盐田揪心的祈愿……

白色线条承载着约5000份儿童的愿望,如同被风吹起来的纸片,螺旋的起伏形状给人永无止境的遐想。大面积的白色在震憾人心的同时,也给人一种肃穆感,仿佛渺小的它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也可以掀起浪花一朵。

图片

图片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人是孤立的存在。在盐田看来,人的内心本质是连接。她曾在2012年创作的众多“地下”系列绘画作品,延续到此次在A4美术馆展览新作《交织的网》,无论地面生长的参天大树还是在风中飘摇的小草,在其地下都深埋着我们肉眼不可见的、相互联系的“根系”世界……

《交织的网》中由黑色的线交织而成的黑网悬吊在展厅上方,它们如同人内在宇宙扩张而成的网,以不同长度的线条垂落于由地而生的草坪,两者之间形成力量的对比,却无法触及。

此次展览的三件大型装置作品依然围绕着“缺席的存在”这个不变的主题,试图用“线”去再次连接人的记忆、愿望,以及自然生命与人造的网络。

图片

图片

《交织的网》草、土壤、黑绳,尺寸可变,2024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盐田第一次见A4美术馆馆长孙莉是在2019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上,为了邀请盐田来成都,孙莉还抛出了一个无法让人拒绝的诱惑:来成都吃火锅,看熊猫。

因为疫情,盐田与A4美术馆展览筹备持续了五年之久。尽管语言不同,但相似的亚洲面孔、饮食习惯和文化,让盐田进一步接近了在地的生活状态。就像盐田最开始吃四川火锅感觉有点辣一样,现在时间待久了她与本地人一样,对火锅也是越吃就越想吃。

图片

ARTnews:你的作品以“生”、“死”和“连接”为主题,作为艺术家、母亲,经历了疾病、流产和丧亲,这些经历对你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盐田在收到森美术馆展览邀请的第二天,我得知自己癌症复发。当时我并没有急于思考要创作什么作品,反而更多地在想:“如果我死了,那会发生什么?我年幼的女儿要怎么办?”这直接影响了我的作品,促使我创作了一个采访女儿同龄儿童,倾听他们关于灵魂的思考的作品。

我的生活与创作密切相连。作为母亲,孩子需要我,我必须照顾她,扮演母亲的角色。而作为艺术家,我的工作不是基于需求,而是基于自己的愿望。尽管抚育一个孩子非常艰难,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并且这也反映到了我的作品中。

图片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图片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ARTnews:在中国文化中,“红线”常被视为姻缘的象征,同时有些地方还有给病童系“红线”以祈求健康的风俗。在日本文化中,“红线”是否也有特别的意义?您有什么与“红线”相关的印象深刻的经历吗?  

盐田在日本,也有命运的红线一说,认为人在出生时小拇指上系着一根看不见的红线,这根红线连接着未来的伴侣,或者象征心与心、灵魂与灵魂的相连。

我曾参与在巴黎LVMH举办的展览,展览主题是线。通过当时展出的一件作品,我了解到英国海军用的白色绳索,其中总是编有一根红线,这样切开后就可以辨认出那是英国海军的绳索。这样的红线故事让我感到很有趣。

图片

图片

《存在的状态(书籍)》金属框架、书、线,120x80x45cm,2023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ARTnews:在你的装置作品中,经常使用鞋子、钥匙、床、椅子、裙子等物品。这些物品与线条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如何定义“记忆”、“意识”、“个人”、“集体”这些概念?

盐田如果我失去了记忆,我就无法认知自己为“我”。失去记忆将使我的存在无法定义。因此,记忆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我通过编织这些曾被使用的物品,如钥匙或鞋子,将无形的记忆具象化。

意识也是如此。即便是细微的意识改变,也能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认为不应过于笃信自己的意识,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与更大的自然世界相连。作品《交织的网》(Webs of Connection)就是基于这种思考创作的。

人是群居动物,只有通过集体力量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单个人类个体相对其他动物而言较为弱小,但集体力量让我们得以构建社会。我认为集体的力量非常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个体的重要性,过于依赖集体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因此保持平衡至关重要。

图片

ARTnews:作为扎根西南地区的民办非营利美术馆,A4美术馆推进盐田千春在西南地区首展“宇宙回音”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孙莉我认为这不能叫“挑战”,而是一次“机会”。虽然盐田在艺术系统里被广泛认知,但距离大众的普遍认知还有一定差距。对成都的观众来说会好奇盐田这位艺术家,想了解她用这样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因等等。我们希望让更多观众了解到艺术创作媒介和方法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对大多数没有艺术背景的观众来说,美术馆如何启发公众重新理解艺术?在我看来,展览应该拓展大众对艺术维度的认知。这次展览不只为了呈现盐田的某件作品,更重要的是展现视觉表现力和表达力。

图片

图片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展览现场,2024

©A4美术馆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ARTnews:多年来A4美术馆办了不少国际大型艺术展览,在选择做国际艺术家时,A4美术馆的标准和尺度是什么?

孙莉在国际艺术家的选择上,我们有两个维度,第一是国际项目中的艺术家,他/她具有强的个人艺术系统和语言,有能力推动整体的艺术发展。

第二是这种艺术创作,要对成都是有效的,如何让它更好的为西南的观众带来艺术系统中新的认知和面貌,推动本地的艺术生态进行对话,是我们关注的内容。单纯出名、流行的艺术大师,不是我们选择的唯一标准和考量。当下的艺术大师太多,我们更希望他的艺术创作本身跟我们的城市有关联,同时能够带给成都的观众、西南的观众一些新的艺术思考。

文章来源: ARTnews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