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文物修复——“手艺”变成“科技+艺术”

文物修复究竟为了什么?

#1

文物修复究竟为了什么?

文物保护和修复的结果视觉上可以表现为:修复破损、清除尘土污渍、恢复清晰度等。而这些破损、污渍,实际上也属于对象当前状态的一部分,是时间让它们成为遗产,有的甚至是因为被破坏而价值更高。修复的过程消除了这些时间的痕迹,增强的是信息的可读性、物质的一体性、作品的艺术性。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美学价值、象征性价值和文献价值的结合体,对其进行修复则是旨在保护其背后隐含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视觉上与过去某个节点的状态相似。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需要保护师、保护专家决定留存哪些意义,牺牲多少其他意义,使物品具有更高的价值。

图片

总而言之,保护和修复是为了延长文物物质存在的时间,并保障其价值总和。真正的目的是延续价值,不是死守着对象每一个古老的碎片或保持古旧的状态,所以在修复的理论中有了创新性的概念,只要可以达到更好的传递对象的意义,在确保文 物安全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用现在的材料、创新性的手段进行修复是可以商榷的。

图片

#2

保护与修复的原则有哪些?

对不同物品的具体修复措施,不意味着处理原则、修复理论的普适性。前人已经进行探索和总结,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观点有可逆性原则、可区分性原则与最小干预原则。

图片

·可逆性原则:

指用于文物保护修复的材料需要具有可逆性。这就要求我们目前的处理手段和附加于文物之上的操作、材料都是可去除的,以便当技术成熟之时,可以为更合理的保护方案让出空间。

·可区分性原则:指艺术作品被观赏的距离下,应察觉不到修复痕迹;但要求在稍微凑近细看时能识别出。米芾在《画史》中提出了类似的修复理论:“见其古损断尤佳。”·最小干预原则: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资料信息,以便后人研究参考,同时,对于没有实际推测依据的缺损部分,不全处理,避免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误读以致干扰其艺术表现。米芾在《画史》中有言:“古画若得之不脱,不须背标。若不佳,换標一次,背一次,坏屡更矣,深可惜。盖人物精神发彩,花之稽艳、蜂蝶,只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背多,或失之也。”

#3

数字化发展注入新血液

科学性修复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工作开展前期进行科学检测,能够让修复师更透彻地了解文物的物质组成成分、年代等,便于制定更加合理的修复计划。数字化的发展也给修复注入了新的血液,尤其对于残损度较高的作品,在修复前进行数字化模拟多种修复方案,并能够对修复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图片

例如,巴黎圣母院的重建过程中,不仅利用计算机设计、绘制详尽的计划,与其他现代技术结合,保证木工手工凿出的横梁能够完美契合,还利用现代胶合工程木材,很好地解决了尺寸巨大、大跨度异性木材构件的问题,并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纸张、丝绸这类文物在修复前要用显微镜和摄像设备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查和记录,用红外线照片和X光照片调查文物的老化程度,浙江大学现有通过拉曼光谱确定纸张原料成分的研究。

图片

图片

此外,已有博物馆对于多漫漶不清的书画、古籍进行“无损伤”修复,对重要局部做了高清放大,各大博物馆、图书馆也利用现代技术为纸质文物提供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

图片

图片

对于青铜器文物,依托现代流行的数字建模技术,设计制作青铜器残缺部分的雕塑模型,以及运用真空等离子清洗技术,利用产生的等离子体与青铜器内的铜锈进行化学反应,将青铜器铜锈去除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青铜器的铜面不受人为损伤,做到精准处理,提高文物修复的工作效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

精美文物演示图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篇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