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圆桌论坛回顾 | 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研究——地域、媒介与现代性

为深化展览主题,于2024年5月10日展览开幕日举办了题为 “地域、媒介与现代性” 的圆桌论坛。

TIME:5.10 14:00-15:30

圆桌论坛回顾

广汇美术馆基于馆藏和研究,以及馆际合作,共时推出“汇成大观——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少不入川?—— 艺术盛年的群像展”。为深化展览主题,于2024年5月10日展览开幕日举办了题为 “地域、媒介与现代性” 的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活动现场

论坛共邀请6位嘉宾,分别是艺术史家 吕澎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俞可 、作家 洁尘 、艺术评论家 蓝庆伟 、泰康美术馆策展人 胡昊 、艺术家 朱可染 。吕澎著有多部中国当代艺术史和《20世纪中国艺术史》。俞可曾任《当代美术家》杂志执行主编、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作家洁尘曾为《成都晚报》记者、编辑,出版有多部随笔集和小说。胡昊既是策展人,也是艺术家。蓝庆伟近年主编有《西南艺术群落研究》一书。朱可染为“少不入川?—— 艺术盛年的群像展”参展艺术家。论坛围绕“地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区艺术空间”“跨媒介艺术创作”“西南艺术家群体现状”“新成都人对‘少不入川’的另一种领悟”等议题发表看法。论坛由广汇美术馆运营总监丁奋起主持。

广汇美术馆运营总监丁奋起主持现场

主持人先介绍了广汇美术馆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三个展览的基本情况:“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研究课题,着眼历史,立足广汇美术馆‘十一大家’为主的收藏体系,也是本馆最为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之一。《汇成大观——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立足于馆藏研究,发心于中国传统书画所历经的现代之路探索,是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研究的开篇之展。《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精选泰康保险集团20年来的收藏精品,聚焦20世纪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入世性特征’,探讨艺术家如何将自我和艺术作品与社会现实紧密连接起来的历史进程。《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作为广汇美术馆‘地域艺术生态生长系列’开篇,以本土艺术生态和艺术的在地性探索为课题,展示了70、80后艺术家的杰出新作。”接着是嘉宾发言。

吕澎:

应该从历史的角度

去观看、去分析、去做判断

学术主持、艺术史学家吕澎圆桌论坛研讨

艺术史家吕澎率先发言。他从三个展览出发谈了艺术判断的问题:“真正要做判断,我们需要有基本的知识,就是我们写现代绘画史或者艺术史最基本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观看、去分析、去做判断’。我在不同的学校给学生上课,我就强调的是‘我们有两个基本的判断,一个叫历史判断,一个叫趣味判断,我们先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做判断,然后我们才有趣味判断跟上去,换句话说就是形式分析’……先是上下文分析,后是形式分析……要研究不同时期的艺术,我们有不同时期的历史语境,有上下文,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来讨论说艺术家的手法、语言为什么会从这样变成那样。”

俞可:

我们在艺术史中还没有出现

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博物馆、美术馆革命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 艺术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俞可圆桌论坛研讨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俞可主要回顾了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的艺术空间实验、变迁的历史。他讲到:“今天回头来看,作为艺术空间的历史并不像留存的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文学的色彩,但是这样的空间承载,其实是建立在我们对西南艺术空间想当然的认识之上,使我们在拿来主义当中更多的注意到表层的感性的特质,比如说艺术家工作室、展览活动的特点等,而理性因素,比如说艺术家自身观念的更新等问题,从目前黄桷坪所呈现的文化状态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当地政府对黄桷坪这个地区的决策。也就是说它自身应该说是有限的,从黄桷坪社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501仓库、102艺术基地等等,这些艺术空间所呈现的是纷纭复杂的、当下艺术的原生态,以及和艺术史、艺术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灵活性、流动性,成为美术馆空间的一些补充。我们在艺术史中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博物馆、美术馆革命,所以内心深处无法将自由主义的空间与美术馆、博物馆等同起来,同时,黄桷坪周边的艺术空间所进行的展览活动,以及黄桷坪社区的居民活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更多的是圈子化的状态,跟国外的社区概念有很大的差异。”

洁尘:

我觉得成都的地域色彩

确实不光是说我们这儿有麻辣烫

作家、策展人洁尘圆桌论坛研讨

作家洁尘不仅积极评价了展览,还谈了对“地域问题”的观察。她讲到:“像广汇美术馆这么大体量,这么高级的一个美术馆的话,能够承担起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常设展的美术形态呈现给我们,艺术爱好者就很有福气了。包括这次我们三个展,应该说是全领域的展览,这个展览真的是很棒的,大家可以通过这样一种非常丰富的形态,非常完整的展览,能够看到有很多很有实力的艺术财团,能够收集到的很重要的作品,我们都能看到,在成都,如果广汇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对我们大家都是福气……我觉得成都的地域色彩确实不光是说我们这儿有麻辣烫,有很多美食,我们说美食天堂,还有一些看得到的东西,主要是有内在的城市机理和基因,他有一种遗传,说出来就比较深远了……我也希望广汇美术馆以后在这方面的,就是说地域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中间,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或者结果出来?”

胡昊:

成都好像有非常强的一种跟所谓的中原

不一样的东西

泰康美术馆策展人胡昊圆桌论坛研讨

胡昊谈了他对成都乃至四川的个人体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他讲到:“成都好像有非常强的一种跟所谓的中原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又被拿来作为新的中心化的一种叙事,这本身也很有意思。我很想去三星堆,但一直没有机会,这是特别让我陌生的一种文化,成都的这种往远了说就是历史上,往近了说就是当代,都有着非常强的文化多元性。我特别期待成都在这些年的发展……我感觉泰康保险集团这次的收藏来到成都这片土地,来到广汇美术馆,也是非常幸运的机会。”

蓝庆伟:

研究艺术、学术

我觉得是不分中心和边缘、

地域和国际的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学博士蓝庆伟圆桌论坛研讨

蓝庆伟强调了地域性的第一性。他讲到:“我觉得因为成都现在的条件,各个美术馆的条件都能够达到和国外非常多,尤其是一些特色的、小型的藏品丰富的美术馆进行直接沟通对话交流,这么一个新形势下,可以把外展进入中国的模式进行一个翻新,研究艺术、学术我觉得是不分中心和边缘、地域和国际的,所以可能在未来,我们这十年或者我们在做的这一段从业的经历当中,希望更多的研究者把我们所做的工作纳入到他们的研究,我觉得这个是尤为重要的。这也是1978年以来,西南作为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镇,给我们奠定了思想和艺术上的遗产,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遗产的使命和必不可少的内容。”

朱可染:

我来到成都以后

我就觉得这边很自由、很舒服

艺术家朱可染圆桌论坛研讨

朱可染结合自己的学画、创作谈了个人感想。她讲到:“这次我参加的是‘少不入川’的板块,其实‘少不入川’大家一开始感觉就是不要来成都,不要来四川,四川这边太安逸了。另一方面,四川也很神奇,她孕育了很多的艺术家,这块儿土壤很富饶,大家可以在这儿过非常悠闲、非常安逸的生活,因为本身是安徽人,相对来说也是受北方文化体系的影响多一点,就比较严肃。所以我来到成都以后,我就觉得这边很自由、很舒服。”

艺术家何多苓圆桌论坛现场提问

最后是提问环节。广汇美术馆学术典藏部研究员江思宇向蓝庆伟提问1949年后的中国画的现代性。蓝庆伟答道:“1949年以后的历史特别简单,17年美术+10年美术就到了1978年,你提的现代性,我相信从1937年开始,整个的现代性的进程就受到了影响,无论是战争还是政权更迭以后,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影响……现代性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概念,即便他的定义很明确,但是中国的现代性,很多学者希望把它称为一个未完成的现代性。”

艺术家何多苓的提问将论坛推向了高潮。他向吕澎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艺术史还要继续更新下去的话,是以什么标准来选取艺术家,用什么标准来评判艺术家?”吕澎回应道:“第一,问题不大,是什么时代背景我们就朝着时代背景去分析,第二,每个人都有他的观点、能力大小,这个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前赴后继,书写历史。”

圆桌论坛嘉宾合影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