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逃出大英博物馆:那些流落在外的敦煌遗书

敦煌,这片沉淀了千年文明的圣地,留下了无数珍宝与文物、经卷典籍,无不蕴含着古老的智慧与哲思

敦煌,这片沉淀了千年文明的圣地,留下了无数珍宝与文物、经卷典籍,无不蕴含着古老的智慧与哲思,而雕塑壁画中更是展现了华美的盛世气象。然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却在他国博物馆中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无奈。如今,我们在“世界博物馆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回望那段历史,应更加珍视和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能够让敦煌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魅力与智慧。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外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00年,道士王圆箓偶然开启了敦煌藏经洞,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国力贫弱的阶段,让大量惊世宝藏流失到了海外。后来的学者面对着不可改变的历史惨状,只能拊膺长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国外”的研究状况刺痛着中国学者的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民族情怀,客观上推动了敦煌学研究在中国走向深入。

图片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外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敦煌藏经被发现后,因当时政府的无能与腐败,以及守护人王圆箓的愚昧,这些瑰宝被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美国等所谓的“学者”和“考察者”一批又一批地从敦煌运到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现藏于公、私博物馆或收藏家手中,留在中国的只有部分劫余,令人扼腕。

图片

《树下说法图》(局部)

敦煌遗书,是流散在国外的敦煌文化遗产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这些遗书,记载了千年璀璨的中华文化。遗书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儒家典籍。在敦煌遗书中,儒家典籍占有一席之地。儒家文化从其发端到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敦煌遗书中,儒家经典深刻地体现了当时士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修养和志向。如敦煌本的《尚书》,法国、英国、俄国、日本均有收藏。这批《尚书》写卷的抄写时代从六朝至唐朝,对研究《尚书》的版本问题、校勘世传本《尚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

敦煌遗书《论语》

二是史学文献。敦煌经卷中蕴藏着丰富的史学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批史学的资料内容十分复杂,既有正史,也有纪年,还有儒家的人物传记,也有一些包含儒家思想或者儒家伦理的图谱、族志、地理、诏令、奏议、刑法等。

三是诸子百家文献。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群家并起,著书立说,游说论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等同时兴盛,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据诸子百家的派别,《汉书·艺文志》在编写书目的时候,就根据世传文献的内容将诸子文献分为十家。敦煌遗书中所保存的这一批诸子的文献,是六朝至宋初时人们所学习、认识的诸子文献以及他们自己著述的文献。虽然这些文献也只是一些不完整的抄写残卷,但对我们现在对各家学说的研究,仍有着重大的价值。

图片

日藏敦煌遗书(局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是宗教文献。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的内容是佛教文献,几乎占到了所有文献数量的 90%。除佛教经典外,这一系列文献还收录了道教经典、景教经典以及摩尼教经典等,可谓是包罗万象。尤其是佛教典籍,其数量在整个敦煌遗书中是巨大的。在斯坦因劫走的全部汉文经卷中,佛经和与佛经有关的佛教写卷达6794卷,约占大英博物馆所藏写卷数量的 85%。

图片

被盗取的《金刚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敦煌发现洞穴后,英国人斯坦因作为第一个外国人来到这里。当时,藏经洞的文献完整,没有受到破坏和扰动。斯坦因得到这批文书之后,便回到了英国。因此,在英国收集的敦煌遗书不仅数量庞大、质量高,而且许多遗书还保存着斯坦因时代的原始材料。据统计,英国所藏敦煌遗书仅汉文文书就有13000余件,居各国所藏之首,而且其中多为长卷,保存得较为完好,大部分文书的字迹清晰可辨。

图片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所藏敦煌遗书

英国国家图书馆是敦煌遗书重要的馆藏地之一,所藏文献涉及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语言、文字、社会、法律、音韵、医药、音乐、美术、舞蹈以及民族史、边疆史、中外关系、书法、绘画、舞蹈等各个方面,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图片

英藏敦煌17窟绘画

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种耻辱。首先在经济方面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这些文物流入国外后,动辄拍卖出天价被个人收藏家购买,而中国想要回购这些文物,所付出的代价也将是巨大的。其次,在政治上影响深远。这些文物的流失,将永远作为一个耻辱的烙印,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要不断地努力,让同样的事情不再重演。同样,在文化上的损耗也是难以估计的。

当然,敦煌文物的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让更多的人对中国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图片

英藏敦煌17窟绘画

进入当代以后,众多学者对导致敦煌文物流失的重要人物王圆箓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王圆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正是因为他,敦煌文物才流失海外,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有学者认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王圆箓的所作所为,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片

英藏敦煌17窟绘画

但是,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还是要说,即使是在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仍然可以杜绝这场文物流失的灾难。在藏经洞现世的最初几年,王圆箓一直在寻求官方的帮助,但是却无任何回应。他出于为修缮莫高窟筹集资金的目的,才有了倒卖文物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也未引起官方重视,才有了之后更为猖狂的举动。当时那种监守自盗和肆意破坏的行为,如今听来仍令人发指和心寒,在我们无能为力或不够重视的时候,外国人将文物劫走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图片

敦煌遗书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七(局部) 台北图书馆藏

一些省级藏馆的文物收藏记录不够详细、古建筑因城市的建设而被拆除、不法商人打着文物回归的名号牟取暴利······这些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物,是我们的文化瑰宝,需要被认真对待。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