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可以在数学方程式中听到旋律,有的人可以在吴笛笛的作品中看到舞蹈。当两种经验碰撞在一起时,打开了作品的另一个切面。能够将两种经验调和在一起,这是吴笛笛的能力,也是她将当代打入传统的方法。
01
绘画厚度引发视觉重量
在绘画这条路上,吴笛笛选择了最难的对象——竹。竹子看似简单,却也是最难画的。不仅有无数先人们的经典范式,也因为竹子筋骨皮的物理结构,成为考验艺术家技术的一道难题。
吴笛笛的竹是简约而优美的,折曲、扭曲、断裂导致规则的几何形状出现偏差,这正是作品的迷人之处。牛顿曾说,几何学的简洁美正是几何学之所以完美的核心存在。吴笛笛对绘画的完美追求就隐藏在这些竹子中。
艺术家吴笛笛
吴笛笛《我全部梦境的第一个梦 No.1》
综合材料 120x60x20cm 2019
吴笛笛《我全部梦境的第一个梦 No.1》局部细节
11月25日,吴笛笛个展“寂静处寂静”在亚洲艺术中心开幕,作品大多创作自2019年至2023年,呈现艺术家“竹”“藤”“青苔石”“梦境”“几何山水”共五个系列的作品。形态最为特别的2019年作品《我全部梦境的第一个梦》,通过编织、拼贴等方式,充分展示了艺术家极强的动手能力。
尽管持续举办个展,但是距离上一次在北京的个展已经近10年。进入展厅,吴笛笛标志性的竹子以婀娜且优美的姿态悬挂于展厅,它们是那么的反自然,却让视觉无比享受。
“寂静处寂静——吴笛笛个展”展览现场
2023.11.25-2024.02.04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B展厅
吴笛笛《不至于空无 No.12》
布面油画 140x200cm 2020
这些经过艺术家缜密排演的图形,以及愈发精准的构成,每次都有惊喜的图示无意间切中了几何学的核心。几何学展示了数学之美,数学来源于大自然,但高于大自然,并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这恰恰是吴笛笛要在画中展示的。
吴笛笛日常的创作状态与环境
竹通过几何形式展现出一个新的世界,安静、婉约的画面因为竹的特性而变得坚韧。那些优美的线条,仿佛独立的舞者,锲而不舍地探索最完美的姿态。这些看似不规则的图形,来自艺术家无数次手稿的测试。最终,她会选择最适合的姿态,画入大尺幅油画中。
“寂静处寂静——吴笛笛个展”展览现场
2023.11.25-2024.02.04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B展厅
↓↓ 请将手机左旋90°观看 ↓↓
吴笛笛《意志如此美妙》
布面油画 200x400cm 2023
吴笛笛《几何山水》局部细节
吴笛笛先是调好极薄的丙烯,层层叠加铺底,光底子就铺了四五十遍。这样一个看似繁琐的过程,却是艺术家的乐趣。如汝瓷质感的基底远看是一片留白,近处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铺满了小点,这种看似“无”的工作其实为绘画创造了一个场域,绘画的厚度引发视觉的重量。
02
最低限度的现实主义
让传统题材在当代释放新的能量,这是吴笛笛研究生阶段便开始的研究。传统的当代转换不是完全抛离传统,而是激活和再造,从传统的切口中挖到能为艺术家所用的精髓。
2012年起选择将竹子作为表意的载体,既是少时家中不远处竹林留下的记忆,也是成年后深受中国文人精神的影响。竹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在她笔下早已超越了物质性,而是指向我们共同的文化家园。
吴笛笛《被忽略的逻辑》
布面油画 240x120cm 2022
竹系列的第一张作品《瘦竹》,来源于生活中看到的一根因承受不住压力而扭曲折断的竹子。吴笛笛曾非常写实地描绘过这段竹子,也在数年中保留了这段竹子。藤系列也是如此,包括枯木,都是她见过的自然界中打动她的景物。她也种竹、藏石,和竹石相关的画面有些也非常具体地来源于她身边。
现实中的竹林
吴笛笛《瘦竹》
布面油画 170x75cm 2012
吴笛笛的竹子中,最迷人的是断裂处。与常规理解中的折断即破坏不同,竹子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折断也意味着新生。在生命力的感召下,那些扭曲纠缠,断裂处看似锋利的筋皮,充满活力,恰如艺术家对创作无止境的探索与韧性。
艺术家的韧性,也体现在日常创作中,生孩子的前一天她还在爬高画两米多的大画。同样地,生育这一影响女性艺术家的大事,并未阻止她走向新的高度。这样的心性也让作品产生了独立、坚韧的格调,让她的竹子得以在东方精神的传统底蕴中被当代激活。
吴笛笛《共同体》
布面油画 200x140cm 2020
吴笛笛《共同体》局部细节
画了十余年竹子,时至今日,吴笛笛的对象愈发明确了。曾经出现在竹子周围的昆虫早已不见,她觉得这样可以让主体性更为清晰,绘画的表达也更为精准。那些仿佛人类个体的竹竿,脱离核心叙事,在寂静中缓慢生长。
竹系列中所有优美的弧度和线条本身,都象征了世界的规训。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有一根竹子能天然长成圆环形、多边形以及其它形状。对于竹子的驯养被艺术家在她的创作里予以提示,这种非自然竹子的完美图示,恰恰呈现出它的荒诞性。
吴笛笛《寂静的身体》
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23
吴笛笛《站立的清晨》
布面油画 170x75cm 2023
吴笛笛用她的绘画来暗示社会的矛盾,她的每一根竹子几乎都有一个破损、扭曲的部位,也正是这样的图示,成为一把劈开幻境的利器,让观众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完美的本质,并唤醒我们麻木的视觉不至于过分沉溺在优雅的图像之中。
因此,我们微妙地察觉了艺术家本人的意图,她用近乎抽象的绘画作品,最低限度地保留了现实世界的图像。同时,在她荒诞而自我矛盾的寓言结构中,映射出当代幻境的社会中被异化和规训的人。
03
与观众的猜谜游戏
以竹为起点,艺术家明确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物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人精神中代表物的创作欲望。
在石系列里,五彩斑斓的青苔覆盖遮蔽了石头原本的表面,它所呈现的是与原初的石头毫无关联的完美、崭新、璀璨的另一块石头。藤蔓也被青苔覆盖,谁也无法找到凌乱无序不规则的线条本身的逻辑,并且也无法找到它究竟何时开始,又何时结束。这是艺术家与观众的猜谜游戏。
“寂静处寂静——吴笛笛个展”展览现场
2023.11.25-2024.02.04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B展厅
吴笛笛《确凿的事实》
木板、布面油画 120x120x45cm 2023
吴笛笛《内在的静止和运动》
布面油画 120x240cm 2020
这样的游戏也体现在作品名字中,看似无关的题目与画面,隐藏着艺术家理性的一面。例如《意志如此美妙》《三者》《两个象征物》《确凿的事实》《暂时的山丘》,标题中理性的秩序与画面背后的逻辑紧密相连。
吴笛笛《三者》
布面油画 60x50cm 2023
《两个象征物》中,有一根多边形的粉色竹子,竹子的右上角出现了破损的一截,为什么被命名为“两个”,那另一个其实是艺术家所提示出来的竹子的影子。在这个投射的影子中,破损的部分被修复完好了,这便是如谜题般的两个象征物。它们究竟象征了什么,艺术家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
吴笛笛《两个象征物》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23
《暂时的山丘》则非常具体地描绘了一座如同山丘般被苔藓覆盖的石头,何为“暂时”?这种时间性的线索如何同画面产生关联,我们可以大致感知艺术家的思考,但也仅仅是大致而已,艺术家的作品更多指向未知的、神秘的、被悬置的主题。
艺术家吴笛笛创作《暂时的山丘》
吴笛笛《暂时的山丘》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23
吴笛笛《暂时的山丘》局部细节
让观众琢磨,这是艺术家的可爱之处。而对于创作本身来说,艺术家则是毫不犹豫。吴笛笛选择切开竹子,意味着切开传统的束缚,无论是几何构成还是舞蹈的姿态,都是在以艺术家的个体实验进行当代转化。
正如选择东方精神中最重要的代表竹为题,选择最费事的小笔触完成大尺幅创作,不断用几何方式构建画面的新秩序,在这条最难走的路上走了十余年,吴笛笛依然觉得还没画够。
文章来源:艺术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