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意设计网

当前位置:新创意设计网 > 正文

“循循”,六位艺术家个案中回荡的低吟与蜂鸣

作为对视觉的无处不在与霸权的提醒,“循循”是一个从听觉开始生长的概念,调动观众的所有感官,同时也提示着重复的力量和功能。


图片

作为对视觉的无处不在与霸权的提醒,“循循”是一个从听觉开始生长的概念,调动观众的所有感官,同时也提示着重复的力量和功能。

一片由褐色土壤铺就的新鲜“遗迹”正堆积在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大展厅的中心。它的一侧有一个升起的小丘,上面立着一只白色的净瓶,还有一面平放的小圆镜;另一侧较为平坦,一段焦黑的木头、若干鸡蛋、一根动物的腿骨、一块方形的玻璃板、另一只净瓶以及碎片散布在玻璃上——这是陈轴的行为表演《形同虚设III》所使用过的场地。

图片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由缪子衿策划的群展“循循 Droning On”于7月15日在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开幕,本次展览使用了建筑自身提供的一个具有舞台层次感的大展厅和两个相对独立的小展厅,呈现了陈轴、林奥劼、李竞雄、陆平原、陶辉、王梓全六位艺术家的个案,试图展示人类与周遭事物以普遍或私密方式反复进行的系统性对话。

在展览开幕当天,艺术家陈轴在小丘下焚香,敲响颂钵,拉开了长达45分钟的表演序幕。作为陈轴发起的长期行为剧场的第三次表演,《形同虚设III》通过艺术家与舞者和音乐人的共同合作,创造出游离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剧情。在片段的叙事性之外,更多的是精神与能量的外显与唤起。表演的最后,陈轴捡起动物的腿骨将一只净瓶击碎,一切穿过临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轴 ,《形同虚设III》, 2023

场地布景,表演,现成品,声音, 45分钟

表演者:陈轴、刘苏漫、王博、薛花;音乐人:盛迪

“循循 Droning On”表演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展厅中除了《形同虚设III》的遗迹,还有它的“先兆”——《反射中的缺席》。这件纸上作品是陈轴“缺席的在场”系列中的一件。在该系列中,陈轴将其静坐的体会融入心相,并将心相投射在绘画中,试图创造一个虚静又灵冥的觉知境界。不仅仅是净瓶与耳朵这两个明确的具体要素,画面兼具禅意与超现实风格的特征以及强烈的空间感都指向了它与《形同虚设III》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片

陈轴,《反射中的缺席》,2022

铅笔、炭笔、蜡笔、纸,181.5 × 131.5 cm(装裱尺寸)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再次回到展厅,站在曾经观看过《形同虚设III》的位置,展厅对面不断闪烁的高大竖屏对脚边的土壤发起了争夺注意力的挑战。陶辉的《跳动的原子》通过一位晚会歌手形象的女性播报每日生活的视频内容,串联起一系列来自社交媒体上日常、活力、流俗、怪异的短视频片段。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跳跃舞动,晚会歌手深情朗诵着自白,二者在各自的沉醉与狂热中形成了和谐的共振,模糊了生活与表演之间的界限。陶辉的另一件作品《我们共同的形象》在本次展览中通过一排整齐的旧型号显示屏呈现。艺术家从不同年代的新闻、电视剧、综艺、选秀等节目中,选取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请演员在播放这些片段的荧幕前重现画面中的场景。演员的模仿/表演让曾经唤起无数观众真实情绪的情境变得尴尬而可疑。无论是戏剧还是实境节目都遭到了瓦解,表演攻击着表演,目标最终指向了荧幕的框架与传播系统本身。

展览期间,陶辉与缪子衿计划录制三集“情感电台”播客节目,创建一个线下窃窃私语、线上连接陌生听众的公共平台。两人在已发布的首期节目中,探讨了“艺术家眼中的表演性”、“现实生活中的爱恨情仇”、“被技术重塑的亲密关系”三个话题。第二期则从职场漫谈到情场的“画饼”现象。

图片

图片

上图:陶辉,《跳动的原子》,2019

彩色有声单通道高清录像,14分12秒

下图:陶辉,《我们共同的形象》,2016

彩色有声十通道高清录像,14分27秒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展厅深处是两件反差鲜明的作品。王梓全的《痛恨理性(空间中交错的线,是虚拟人的航标)》一组三件新作高度超过了2米,由电脑软件生成的虚拟角色以浮雕的形式呈现。这是艺术家在“控制面板”系列中第一次尝试具有叙事性的,类似三联作的并置方式。与该系列此前使用过的荧光色系不同,新作中黑色背板上的浮雕人物采用了黑白两种颜色,形成空间节奏的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大理石与花岗岩这两种古老的雕塑材料(实际上艺术家使用了轻盈且有未来感的碳纤维)。人物肢体因运动产生的叠加态和自由的碎片化展现出强烈的电子视觉处理特征。浮雕之上刻有骨骼绑定信息的亚克力面板记录了艺术家操作3D建模软件的行为,悬置在人物之上的规则看似透明却不可撼动。

图片

右:王梓全,《痛恨理性(空间中交错的线,是虚拟人的航标-11)》,2023

铝、碳纤维、亚克力、亚麻布、不锈钢、树脂、油漆、丙烯,220 × 160 × 14 cm

中:王梓全,《痛恨理性(空间中交错的线,是虚拟人的航标-12)》,2023

铝、碳纤维、亚克力、亚麻布、不锈钢、树脂、油漆、丙,220 × 60 × 14 cm

左:王梓全,《痛恨理性(空间中交错的线,是虚拟人的航标-13)》,2023

铝、碳纤维、亚克力、亚麻布、不锈钢、树脂、油漆、丙,220 × 60 × 14 cm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图片

图片

上图:王梓全,《痛恨理性(空间中交错的线,是虚拟人的航标-11)》(细节),2023

铝、碳纤维、亚克力、亚麻布、不锈钢、树脂、油漆、丙烯,220 × 160 × 14 cm

下图:王梓全,《痛恨理性(空间中交错的线,是虚拟人的航标-13)》(细节),2023

铝、碳纤维、亚克力、亚麻布、不锈钢、树脂、油漆、丙,220 × 60 × 14 cm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在另一侧,林奥劼的作品由两个只有12cm高的3D打印人偶组成,在展厅一个自带阴影面积的角落微缩但写实地还原了正在交谈中的艺术家和策展人,至于交谈的内容,从作品名《今年在上海没有展览》可以展开合理推测。他的另一件作品《山中天玄馆海报》被制成了中等大小,在艺术中心外与其他海报分享一个可移动的海报架,很容易被轻车熟路的观展观众忽视。海报上最主要的视觉内容是用鼠标写出的歪扭字迹:“一个广州艺术家在广州没有展览 Sink or Swim”,用此处的在场宣告彼处的缺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延续了艺术家长期以来对艺术行业本身的运行机制、艺术家生存困境以及艺术从业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的关注

图片

图片

林奥劼 ,《今年在上海没有展览》,2023

3D打印,高度 12cm × 2件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图片

林奥劼 ,《山中天玄馆海报》,2023

鼠标绘画、喷墨打印,84 × 60 cm

© 林奥劼和香格纳画廊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与大展厅相对而望的小展厅中,一个真人大小的,戴着面膜/面具的人参正侧卧在美容床上向外凝视。陆平原在作品《吝啬的魔力》中对人参形象的使用值得玩味。人参自有的类人特征如此直白,拟人化传说古已有之,认为人参会跑、“能作儿啼”等等。陆平原将人参放大后带上美容面具,赋予其马奈《奥林匹亚》(当然也可以是缇香的维纳斯)的姿态,散发出神秘且令人生畏的气息。这里与其说是人参拟人,更像是一次人类精神的偶像化。也许正如同奥林匹亚女神直视了观众内心晦暗的渴望一样,这里的人参神同样掌握、代表了人类对生命与美貌的焦虑追逐。在《吝啬的魔力》的周围,是三则由机械手递来的故事,展现了艺术家对于技术拓宽身体界限后畅想的都市生活与人类精神。

图片

陆平原,《吝啬的魔力》,2023

木材、金属、床(现成品)

145 × 105 × 80 cm(雕塑),195 × 68 × 55cm(床)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图片

陆平原,《爱情考古-1》,2018

故事、纸、树脂

38 × 42 × 9.5 cm(整体尺寸),

29.7 × 42 cm(纸), 22 × 14 × 9.5cm(手)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另一间小展厅在黑暗的环境中呈现了李竞雄的我们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火吞噬》系列绘画,以及用货车布、拉链、海绵垫、废旧布料等物品制作的装置《无题》。火作为创造、破坏、改造的元素,持续出现在李竞雄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展厅墙壁以及地面的幽暗为作品提供了不同于白盒子的观看体验:绘画中磁漆的幽微光泽,焚烧留下的黑融入了环境,火焰造成了事物的新生还是消散?虽然这间具备冥想和沉浸氛围的展厅位于步入艺术中心的起始点,它似乎可以转换为展览结尾处的另一次沉淀。

图片

右:李竞雄,《我们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火吞噬IV》,2022

布面丙烯、磁漆,180 × 120 cm

左:李竞雄,《我们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火吞噬V》,2022

布面丙烯、磁漆,180 × 120 cm

下:李竞雄,《无题》,2022

货车布、拉链、海绵垫、废旧布料、废旧键盘及电线,200 × 280 cm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图片

图片

李竞雄,《无题》(细节),2022

货车布、拉链、海绵垫、废旧布料、废旧键盘及电线,200 × 280 cm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策展人如此解释本次展览的题目:“循循”代表持续生产的美学或权力关系,有形的身体与不可见的神秘能量作为沟通的媒介,给予彼此情绪的支持、技术的试探、系统性的指引,渐入/抵达种种未知的情境,在展览现场和作品实现的过程中,搜寻可以被重新识别的观念与物质。“Droning on”模拟的状态是人类情感的碎碎念和机器操控的蜂鸣声形成跨物种的对话与观望。

图片

“循循 Droning On”展览现场

©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

摄影:ALUAN

作为对视觉的无处不在与霸权的提醒,“循循”是一个从听觉开始生长的概念,调动观众的所有感官,同时也提示着重复的力量和功能。循环往复是自我设置的困境,是被扼阻的欲望,也是逃离现实世界的荒诞出口。当陶辉作品中社交媒体上狂热的人们开始进入第二次的循环跳动,陈轴表演时藏香的烟气仿佛又一次从土壤中袅袅升起,展厅尽头高大的虚拟人物浮雕恍若来自远古文明的遗迹,另一边两个缩小的3D人偶在自己的壁龛中接受人们的俯身,人参女神睥睨着人类最世俗的愿望,在火焰与灰烬的生命循环中一切归于平静。

在这个被策展人视为去中心化的信息生产场域,六位艺术家以展览为媒介,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物品与偶像、结构化的活动,挑战着既定的信仰系统和权力结构,创造出难以言说的仪式感。在这里,社会规范和等级暂时被悬置,一些更加个体化的经验和信仰正在生成,亦或逐渐隐没,如美国学者南希·弗雷泽 (Nancy Fraser) 抛出的咒语:“当旧消亡,而新无法诞生”1

文章来源:Art Ba Ba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