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艺术,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画作和雕塑。在艺术领域,视觉的感官总是占据主导。
不过,嗅觉作为人类的重要感官之一,吸引着艺术家们对气味与嗅觉的探索。他们有的将气味作为主体媒介,有的将嗅觉与视觉,嗅觉与触觉相结合,创造出多维度的艺术装置。
最先尝试嗅觉艺术的不是别人,是实验艺术先锋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杜尚在1919年把巴黎的空气装进了一只贴有「血浆」标签的安瓿瓶,言下之意巴黎的空气是他流淌的鲜血。
虽然这件作品不能让人们直观地闻到巴黎空气的味道,但让人们意识到嗅觉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1980年以来,后现代思潮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嗅觉为主导介质的艺术创作成为可能。我们搜集了4位嗅觉艺术家创作的5个嗅觉艺术项目,或许你会在其中发现,视觉艺术之外的可能性。
彼得·德·库珀(Peter de Cupere)
2014 - Smoke Cloud
比利时气味艺术家彼得·德·库珀(Peter de Cupere)将形似一朵云的艺术装置中灌满了“污染的气味”,例如过滤后的汽车尾气。观众在欣赏作品时,需要爬上梯子,将头伸入云中,感受那些“污染的气味”。艺术家以此来倡导人们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布莱恩·格特岑勒赫特
Brian Goeltzenleuchter
2014 - Sillage
在美国艺术家布莱恩·格特岑勒赫特(Brian Goeltzenleuchter)设计的气味公共艺术作品《Sillage》中,他通过问卷收集了洛杉矶民众认为最能体现附近街区的气味,然后为每个区域调制出能代表该地景观的香水。
在展览时,艺术家让每一位来参观的观众喷上代表其街区的香水,然后让观众们在艺术馆内随意走动。
此时,气味的混合体验就像是另一种公共对话的形式,混合的气味模拟了公共空间下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同时,散发着相同气味的观众便以此寻找“同类”,唤醒人们的身份属性和归属感。
布莱恩·格特岑勒赫特
2019 - Scents of Exile
在2019年的项目《Scents of Exile》中Brian Goeltzenleuchter采访了美国的难民和其他移民,了解他们对家乡的气味记忆。短暂而转瞬即逝的气味与地点有很强的联系,常常会引起生动而情绪化的记忆,这种现象被称为“普鲁斯特效应”。艺术家将受访者对“家”的理解气味化后制成免洗洗手液,安置在各个艺术公共场所中供人取用。
每个 Scents of Exile 站都包括一个独立的洗手液分配器,里面装满了带香味的洗手液,以及一个总结受访者故事和气味记忆的印刷展示。轻轻一伸手,你就可以通过气味与身世各异的人们分享他们的昔日乐园,参与到一场大规模的集体怀旧之中。
西塞尔·图拉斯(Sissel Tolaas)
2006 - The Smell of FEAR
挪威艺术家西塞尔·图拉斯(Sissel Tolaas)致力于探索气味的独特性和可存储性。
《The Smell of FEAR》利用技术提取20位男性在恐惧下的汗液分子信息。项目开始于2005年,20名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男性得到了一个定制的小型设备,可以随身携带。一旦一个人感觉恐惧发作时,把装置放在腋下,这个装置就会吸入汗液并记录它的分子。这些信息被发送给 Tolaas,然后她在实验室中使用纳米技术复制和微囊化汗液分子。这些分子集成到透明、中性气味的粘合剂中,像涂油漆一样涂在墙上。人们通过触摸墙壁,让分子里的微单元破裂,从而激活气味。
Anicka Yi
2013至今 - Denial, Divorce, and Death
“抛弃”、“离婚”、“死亡”都是什么味道的?这些词语都被韩国艺术家Anicka Yi用独特的而味道做出了诠释。
从2013年起,Anicka Yi开始创作“抛弃”、“离婚”、“死亡”系列作品,其名称大致参考了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Elizabeth Kübler-Ross)的悲伤五部曲,采用的材料包括过蜂蜜的 DVD、真空密封的珍珠、一个打开能闻到洗衣粉味道的壁挂式洗衣机门等等。她采用这些特定物体散发的混合气味来展示人们特殊的情感过程,那些无法言喻的感受和复杂的内心纠葛。